上海市胸科醫院急診科主任  蔣錦琪

如今,心源性猝死已成為危及人類生命的一大殺手,且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據統計,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肌梗死。患者在猝死前多無明顯預兆,可在正常活動或安靜睡眠時突然發生。而猝死事件一旦發生,救治成功率低,患者存活機會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不少心源性猝死患者之前似乎並未發現有心臟病史,但若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大多數患者存在較明顯的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和導致心肌梗死的誘發因素。

目前認為,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缺乏運動、吸煙、過度緊張和疲勞是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和猝死的主要危險因素。具有上述危險因素者若能在積極治療“三高”的同時,努力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就能將猝死的風險降低。

1.過度疲勞

做不能勝任的體力活動,如抬重物、負重登樓、高強度體育運動等,會使心臟負擔明顯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若冠狀動脈已有病變,將造成心肌短暫缺血。心肌缺血嚴重時,心肌將發生壞死。現代人,特別是中年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應特別提防“過勞死”。

2.情緒激動

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情緒會增加心臟負擔,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3.暴飲暴食

一次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後,血脂突然升高,血黏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容易導致冠脈血栓形成,引發急性心肌梗死。

4.便秘

臨床上,因便秘時用力排便而導致心梗的病例並不少見。

5.吸煙

研究顯示:香煙通過使動脈壁產生結構損傷,使人類血管老化過程提前10年。吸煙者發生心臟病的危險性明顯高於不吸煙者。心臟病患者吸煙,發生心肌梗死乃至猝死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專家提醒:人人都該學點急救知識

一旦有人發生心肌梗死,現場急救措施是否得當,直接關係著患者的生死。明確患有心腦血管病者,應養成隨身攜帶硝酸甘油、保心丸等應急藥物的習慣。一旦出現持續、嚴重的心前區憋悶、疼痛等不適時,應及時服藥,並平臥休息,盡量少說話、少活動,並請家屬立即撥打急救電話。若患者已發生猝死,施救者應立即使其平臥在硬床或地上,嚴禁搬動,使其頭部後仰以暢通氣道,繼而進行有效的胸外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並請人撥打急救電話,請專業人員施救。

專家介紹

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上海市胸科醫院急診科主任,碩士生導師。擅長心肌炎後遺症(缺血型)、心臟X綜合症、擴張性心肌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舒張期高血壓、部份心律失常以及冠心病等疾病的臨床無創性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