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 薏    上海高血壓研究所教授 張維忠

隨著科普宣傳的不斷深入,高血壓這個醫學名詞已為大眾所熟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高血壓的危害並不在於血壓升高本身,而在於血壓升高可能導致的併發症,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風(卒中)等。

除上述常見併發症外,高血壓患者身上還潛伏著3個默默無聞、易被忽視,但同樣危險的隱形殺手,應當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

一、心衰

高血壓與心力衰竭的關係非常密切,高血壓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險因素和病因。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人群中40%~50%的心力衰竭歸因於高血壓。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高血壓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是正常血壓者的2倍(男性)或3倍(女性)以上,約90%的心力衰竭患者在發生心力衰竭前,曾有高血壓史。

從高血壓進展到心力衰竭通常需數年或數十年。高血壓如何進展到心力衰竭?國外學者認為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高血壓→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二是高血壓→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前者以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為主,後者以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為主。

對策:積極控制血壓,有效減少心衰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近年來,雖然心力衰竭的治療手段不斷提高,但心衰患者的生活品質依然很差,死亡率依然很高。因此,疾病的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預防心衰發生的合理對策應該是,有效阻斷高血壓→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和高血壓→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這兩個進程中的各個環節。臨床研究證明,降壓治療能逆轉左心室肥厚,顯著減少約50%的心力衰竭的發生率,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積極控制血壓水準是預防和減少心力衰竭發生的重要途徑。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以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阻滯劑(如安博維)和利尿劑為基礎的降壓治療是預防心衰發生的優化組合方案。

二、房顫

房顫是心房纖維顫動的簡稱,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中國是房顫大國,總患病率約為0.77%,男性多於女性。房顫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60歲以下人群患病率低於1%,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3%~4%,8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超過9%。

房顫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左心房內的血塊脫落,形成血栓栓子,經血液迴圈進入外周動脈,容易造成腦栓塞(中風)、下肢動脈栓塞、腸系膜動脈栓塞和脾栓塞等;二是心房以每分鐘300~600次的速度快速顫動,影響了心臟的正常舒縮功能,容易導致心功能不全。

與房顫相關的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等。其中,高血壓與房顫的關係尤為密切。研究顯示:一半以上的房顫患者合併高血壓;高血壓是房顫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不僅會顯著增加發生房顫的風險,還會顯著增加房顫患者發生腦血管事件的風險。

對策:降壓是預防房顫發生、降低心腦血管事件風險的有效手段。

房顫的治療策略主要包括:消除病因和誘因、控制心室律、複律及維持竇性心律,以及預防血栓栓塞。其中,糾正病因和誘因在房顫綜合防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高血壓患者而言,積極爭取降壓達標,避免心室肥厚和心房擴大,是預防房顫發生的最重要措施。已合併房顫的高血壓患者,若能在抗栓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強化降壓治療,亦會獲得更多益處。近期,一項涉及全球41個國家、500多個研究中心,共9000餘例房顫患者參與的大型研究(ACTIVE-I)結果顯示:高血壓合併房顫患者在抗栓治療的基礎上,服用降壓藥物厄貝沙坦(安博維),可有效降低心衰住院、中風及其他栓塞事件的風險。歐洲高血壓學會和心臟學會頒佈的高血壓防治指南亦推薦:高血壓合併房顫患者的抗高血壓治療首選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阻滯劑)或ARB(血管緊張素受體Ⅱ拮抗劑)類降壓藥,如安博維等。

三、腎功能不全

高血壓與腎臟病的聯繫非常緊密。高血壓可以導致腎病,腎病也會引起高血壓。高血壓導致腎臟損害的主要機制是,長期血壓升高導致腎血管硬化,腎小球內壓力升高,流經腎小球的血流減少,腎臟因缺血而發生功能減退。資料顯示,單純性高血壓持續10年以上,可出現腎功能損害;惡性高血壓在起病1~5年內,即可出現腎功能衰竭;合併糖尿病、痛風的高血壓患者比單純高血壓患者更易、更早出現腎功能損害。而腎功能一旦受損,體內水、鈉排泄障礙,血容量增加,令血壓愈發升高。  

對策:降壓護腎,從確診為高血壓的第一天起。

高血壓導致的腎損害起病緩慢且較隱匿,早期常無明顯症狀或症狀不典型,容易被忽視。因此,高血壓患者應定期去醫院檢查尿常規(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和腎功能(血肌酐),以便早期發現病變,盡早干預。新近的觀點認為,高血壓患者最好能測定或請醫生根據血肌酐值估算腎小球濾過率,因為該指標比腎功能和尿常規檢查更敏感,能更早地“捕捉”到腎功能減退跡象。一般地說,若腎小球濾過率低於每分鐘60毫升,常提示存在腎功能減退。

對高血壓患者而言,護腎的關鍵在於降壓。普通高血壓患者,沒有心、腦、腎器官損害,也沒有除高血壓外的其他危險因素(如糖尿病等),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併腎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多項研究證實,在常用的5類降壓藥中,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除具有降壓作用外,還有減少尿蛋白排泄、保護腎功能的作用,是高血壓合併腎病、高血壓合併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首選用藥。

專家介紹

張維忠,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上海高血壓研究所主任醫師,中國高血壓聯盟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華醫學會上海心血管病專業分會委員,擅長診治各種原因高血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