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主任委員  肖和平

復發主因:細菌“複燃”

罹患結核病以後,人體對結核病的免疫力是不牢固的。病人不僅無法獲得終身免疫,相反還比未患過結核病的人多了“復發”的風險。

結核病復發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種是再次感染結核桿菌,醫學上稱之為“再發”;另一種是“潛伏”在體內的結核桿菌重新生長繁殖,醫學上稱之為“複燃”。前一種情況與初發結核較為類似,發生耐藥性的可能較小。後一種情況在復發病人中佔絕大多數,且60%的復發病人會出現細菌耐藥的情況。

初次罹患結核病以後,若治療不徹底,體內殘存的結核桿菌能用各種方式在人體內生存(如在巨噬細胞中“休眠”),一旦人體免疫力下降,這些細菌就會“復蘇”、繁殖,進而導致“舊病復發”。結核病復發的時間各異,可以是停藥後三四十年,也可以是兩三個月。

一般地說,免疫低下的人群,特別是患有糖尿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免疫性疾病、腫瘤,以及長期使用激素者。這些人自身的免疫力薄弱,無法殺滅身體裡的結核桿菌,也無法抑制體內結核桿菌的生長繁殖,結核病就容易復發。

預防復發:初治要徹底

預防結核病復發最重要的措施是,“初治”一定要正規、徹底。病人應在正規結核病醫院接受正規的抗結核治療,按時服藥、按時隨訪、用足療程、當發生不良反應時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克服可以耐受的不良反應、在醫生指導下停藥,爭取徹底治癒初發結核病。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當醫生建議停藥後,病人應堅持隨訪2年左右,每3~6個月去醫院複查一次胸片,必要時,還要進行痰液檢查。停藥期間,病人應注意勞逸結合、營養適度,並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糖尿病病人應注意控制血糖,其他免疫力低下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應用增加免疫功能的藥物,或者預防性服用抗結核藥物。

複治療效:第一次是分水嶺

一旦確定為結核病復發,病人一定要配合醫生進行結核桿菌的藥物敏感性測定。雖然藥敏試驗比較昂貴,但這是醫生調整藥物、制定抗結核治療方案的最重要依據。第一次復發是結核病進程的一個重要“分水嶺”,病人若能在醫生指導下接受規範治療,依然有希望與結核病說“拜拜”。但若仍無法堅持規範治療,則會導致疾病纏身、害己害人。

結核病復發是可防可控的,“規範初治”是最有效的防止復發的“至尊寶典”,而注意隨訪、適度鍛煉、提高免疫力,是防止復發的“小小竅門”。

問:導致結核病治療不徹底的原因有哪些?

答:導致結核病治療不徹底的原因,有些是醫生的問題(如藥物劑量不夠、療程不夠、用藥方案不合理等),但更多是病人自身的原因。比如,有的病人在服藥以後,因無法耐受不良反應而賭氣不服藥;有的病人服藥不規則,吃吃停停;有的病人不去正規醫院就診,自己買藥吃,甚至去“黑診所”拿藥;還有的病人療程未結束就自行停藥,以至於結核桿菌在體內“潛伏”下來。

更為嚴重的是,不規範治療會誘導結核桿菌發生變異,變異的結核桿菌會對抗結核藥物產生抗藥性。若耐藥細菌越來越多,最終會發展對所有抗結核藥物都有抗藥性的地步(廣泛耐藥結核),病人會終身帶菌,不僅自身有生命危險,還會對身邊密切接觸者造成嚴重威脅。

問:哪些症狀提示結核病可能復發?

答:結核病病人在停藥後,若出現發熱、咳嗽、咯黃痰、咯血等症狀,應高度懷疑是否復發。特別是初次治療時用藥不規範的病人,一定要及時去結核病定點醫院複診。若痰菌轉為陽性,肯定是復發;若痰菌為陰性,胸片提示肺內病灶增大、增多,或出現空洞,也提示復發。

需要提醒的是,“痰中帶血”並不一定表示結核復發。有些病人非常“恐血”,一旦發現自己痰中帶血,就“逼迫”醫生開抗結核藥物,甚至自行在藥店購買抗結核藥物服用。實際上,在初發結核病痊癒後,有時會留下結核性支氣管擴張的後遺症,其最常見的症狀是痰中帶血。若肺部病灶穩定、痰中未發現結核桿菌,一般不需要再行抗結核治療,抗結核藥物並不是止血的靈丹妙藥。

專家介紹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結核科主任、結核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主任委員、《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副總編。在結核病和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診治、預防、科研和教學方面具有豐富經驗,擅長耐多藥和難治性肺結核以及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的診斷和治療,在肺部疾病的鑒別診斷方面有較深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