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外科周嘉樂 陳勇輝(主任醫師)

腎囊腫很常見,很多人都有,都說它一種良性病變,怎麼會變成腎癌的?哪些腎囊腫會惡變?還是這個“囊腫”本來就是腎癌?要回答這些問題,要從什麼是腎囊腫說起。

腎囊性病變分五種類型

腎囊腫是泌尿外科常見病。通俗地說,腎囊腫就是腎臟上長了一個或多個“水泡”。腎囊腫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中老年人多見,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在50歲以上人群中,約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腎囊腫,男性發病率略高於女性。

在醫學上,腎囊腫其實屬於“腎囊性病變”中的一種。根據CT表現,腎囊性病變可分為五種類型:Ⅰ型為單純性囊腫,即通常所說的腎囊腫,其合併腎癌的概率不到1%;Ⅱ型,囊內出現少量細線樣分隔,其合併腎癌的概率約為3%;ⅡF型,囊壁分隔增多、增厚,出現少量鈣化灶,其合併腎癌的概率約為10%;Ⅲ型,囊壁或分隔有確切強化灶或有可疑結節,其合併腎癌的概率約50%;Ⅳ型,基本可以和腎癌“畫等號”,其合併腎癌的概率超過95%。除I型外,其餘四種類型均被稱為複雜性腎囊腫。

常規體檢大多行常規B超檢查,很少直接做腎臟增強CT檢查。B超價廉、無創、方便,在篩查腎臟腫瘤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過,B超檢查也有其局限性,如對較小囊腫分型的敏感性不強;對囊腫類型的判斷準確性比CT差;描述相對簡單,一般不明確提示是單純性囊腫還是複雜性囊腫。此外,部份體檢者對體檢報告不重視,往往誤認為所有腎囊腫都是良性的,沒有及時找專科醫生諮詢和堅持定期隨訪。

實際上,囊腫本身是不會變成癌的。主要是因為有些腎癌在早期很難分辨,隨著時間的推移,才能慢慢從CT片上看出來。就像本文開頭那位患者,雖然B超提示“腎囊腫”,但其實就是“囊性腎癌”,只是當時沒有進行增強CT檢查,漏診了,而不是腎囊腫變成了癌。

如何辨別良性囊腫和囊性腎癌

準確辨別良性囊腫和囊性腎癌的方法是增強CT或磁共振檢查。若腎臟B超提示腎囊腫伴分隔、鈣化、壁內結節,年紀較輕、B超首次發現腎囊腫,或腎囊腫體積較大者,應進一步行腎臟增強CT或磁共振檢查,以判斷囊腫的性質。這兩種檢查對腎囊性病變性質的確診率可達到80%~90%。

此外,囊腫的生長速度也是提示囊腫性質的一個指標。良性的單純性腎囊腫生長速度較慢,如果“腎囊腫”直徑每年增長超過10毫米,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就診。上文提及的患者,腎囊腫直徑在一年內增長了2釐米,如此快速的生長其實也是一個預警信號,應高度懷疑是否為惡性病灶。

哪些良性腎囊腫需要手術

絕大多數良性單純性腎囊腫患者,尤其是沒有症狀的患者和老年患者,不需要手術治療,只要定期隨訪,與囊腫“和平共處”即可。若在定期隨訪過程中發現囊腫情況有變化,如囊腫體積快速增大,出現疼痛、出血、感染等症狀,囊腫長期壓迫腎臟影響腎功能或導致高血壓時,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直徑小於4釐米的腎囊腫很少有不適症狀,囊腫的位置、是否引起症狀是手術治療的主要參考因素。

目前,治療良性腎囊腫的方法主要包括經皮囊腫穿刺引流術、囊腫穿刺引流合併無水酒精或硬化劑注射燒灼、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其中,經皮囊腫穿刺引流術損傷較小,但復發率較高;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減壓的治療效果較好,但創傷稍大一些。

囊性腎癌怎麼治

懷疑為囊性腎癌的患者,首選手術治療。腎癌的手術方法包括保腎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或傳統開放手術)和腎癌根治術。較小的腫瘤可以選擇更加微創的消融手術,同樣可以達到治療效果。已經發生轉移的腎癌患者,往往需要採用手術聯合靶向治療的綜合治療措施,延長生存期。早期、局限性腎癌患者的預後相對較好,術後五年生存率能達到95%。

專家介紹

陳勇輝,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行政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腫瘤消融治療專家組成員,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分會腎上腺性高血壓外科協作組成員,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腔靜脈癌栓協作組成員。擅長腎腫瘤、腎上腺腫瘤的微創治療,巨大腎癌及腔靜脈癌栓的外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