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副主任中藥師 

暑病的特點

暑邪致病的基本特徵為熱盛、陰傷、耗氣,又多挾濕,故臨床上以壯熱、陰虧、氣虛、濕阻為特徵。暑熱初起可出現裡熱證,多表現出一系列陽熱症狀,如高熱、心煩、面赤、煩躁、脈象洪大等,稱為傷暑或暑熱。暑性升散,暑邪易於上犯頭目,內擾心神,可致腠理開泄而大汗出,汗多傷津,汚液虧損,出現口渴喜飲、唇乾舌燥、尿赤短少等臨床表現。大量汗出,易於傷津耗氣,往往氣隨津泄,而導致氣虛,故中暑者常可見氣短乏力,甚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多挾濕,暑季不僅氣候炎熱,且常多雨而潮濕,中暑患者的臨床特徵除發熱、煩渴等暑熱症狀外,常兼見四肢困倦、胸悶嘔惡、大便溏泄不爽等濕阻症狀,雖為暑濕並存,但仍以暑熱為主。因此,根據上述暑病的不同特點,應分別使用相應的藥物。

四類祛暑中成藥

中暑患者應立即撤離高溫環境,移到通風、陰涼、乾燥處安靜休息,補充水、鹽,可酌情用鹽水靜脈滴注。藥物降溫方面,中醫辨證論治,配合服用祛暑劑治療,也常配合中成藥施治。中成藥包括祛暑清熱藥、祛濕利濕藥、祛暑和中藥、祛暑辟穢藥四大類。每種藥物均有其適應證,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並需關注注意事項。

一類:祛暑清熱類

● 人丹 由薄荷腦、冰片、肉桂、砂仁、丁香、乾薑、八角茴香、胡椒、木香、兒茶、甘草等製成,具有開竅醒神、祛暑花濁、和中止嘔的功效,用於中暑頭昏、噁心嘔吐、腹瀉、暈車、暈船等。

● 清涼丹 由薄荷腦、薄荷素油、樟腦、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腦油製成,具有清涼散熱、醒腦提神、止癢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頭痛、中暑、暈車、蚊蟲叮咬等。用法是將其搽於頭部太陽穴或患處,一日2~3次。使用時需注意眼睛、外陰等皮膚黏膜及破損處禁用,不可內服。塗抹部位如有明顯的灼熱感或瘙癢、局部紅腫等情況,應停用、洗淨,必要時向醫師諮詢。

● 無極丹 由石膏、滑石、甘草、牛黃、冰片等製成,具有清熱祛暑、辟穢止嘔的功效,主治中暑受熱、嘔吐噁心、身燒煩倦、頭目暈眩、傷酒傷食、消化不良、水土不服、暈車暈船等。

● 白避瘟散 由石膏、滑石、冰片、白芷等製成,具清涼解熱的功效,主治受暑受熱、頭目暈眩、噁心嘔吐、身重煩倦、傷酒傷食、消化不良、水土不服、暈車暈船等。用法為口服,外聞亦可。

● 碧玉散 由滑石(飛)、甘草、青黛製成,具有清暑熱、平肝火的功效,主治暑熱蘊積、煩渴引飲、肝火旺盛、小便短赤等。需用布包煎服。

● 複方烏梅祛暑顆粒 由忍冬藤、烏梅、山楂、薄荷等製成,具有清熱、祛暑的功效,主治高溫所致心煩口渴。用開水沖服,必要時飲服。糖尿病患者忌服,孕婦及脾胃虛寒泄瀉者慎用。

● 廣東涼茶顆粒 由崗梅、山芝麻、五指柑、淡竹葉、木蝴蝶等製成,具有清熱解暑、祛濕生津的功效,用於四時感冒、發熱喉痛、濕熱積滯、口乾尿黃等。糖尿病患者忌服,風寒感冒者不宜使用。

二類:祛暑和中類

● 定中丸 由廣藿香、厚樸、苦杏仁、砂仁、半夏、木瓜、茯苓、白術等製成,具有健胃補脾、止嘔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暑濕嘔瀉、停食傷胃、膨悶脹飽、吐瀉腹痛等。

● 十滴水 由大黃、辣椒、小茴香、乾薑、肉桂、樟腦等製成,具有健胃祛暑的功效,用於中暑引起的頭暈、噁心、腹痛、腸胃不適等。用法為口服,每次2~5毫升,兒童酌減。孕婦忌服,駕駛員、高空作業者慎用。

● 救急行軍散 由冰片、黃芩、綿馬貫眾、薄荷腦、細辛、白芷、豬牙皂、蒼術、甘鬆、雄黃、朱砂等製成,具有通關消積、止痛止瀉的功效,用於中暑傷風、發熱惡寒、頭眩身酸、心胃氣痛等。該藥含雄黃、朱砂和馬兜鈴科植物細辛,為處方藥,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服藥時應定期檢查血和尿中的汞、砷離子濃度,以及肝腎功能。腎臟病、肝功能不全、造血系統疾病患者,以及孕婦、哺乳期婦女、新生兒禁用;兒童及老年人一般不宜使用。

三類:祛濕利濕類

● 薄荷六一散 由滑石、薄荷、甘草製成,具有祛暑熱、利小便的功效,用於暑熱煩渴、小便不利。該藥適用於暑熱煩渴者,表現為身熱、頭暈、大渴引飲、飲不解渴、咽痛喉燥、小便短赤、舌紅少津,苔薄而黃幹,脈細數。需用布包煎服。

● 藿香正氣合劑 由廣藿香、紫蘇葉、白芷、麩炒白術、陳皮、姜半夏、姜厚樸、茯苓、甘草、桔梗、大腹皮等製成,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用於暑濕感冒、頭身困重、胸悶,或惡寒發熱、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等。

四類:祛暑辟穢類

● 避瘟散 由檀香、零陵香、白芷、香排草、薑黃、玫瑰花、甘松、丁香、木香、人工麝香、冰片、朱砂等製成,具有祛暑辟穢、開竅止痛的功效,用於夏季暑邪引起的頭目暈眩、疼痛鼻塞、噁心、嘔吐、暈車暈船等。用法為口服,一次0.6克;也可外用適量,吸入鼻孔。運動員慎用。

● 生茂午時茶 由廣藿香、青蒿、白芷、甘草、川芎、山楂、獨活、紫蘇葉、厚樸、砂仁、大腹皮、麥芽等製成,具有消暑止渴、開胃進食的功效,用於感冒發熱、頭痛頭暈、濕熱積滯等。用法為煎服。若服藥3天后症狀無緩解或加重,或出現新症狀,如胸悶、心悸等,應立即停藥,並前往醫院就診。

專家介紹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副主任中藥師,首屆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員,中國中醫藥資訊研究會中藥調配與監測分會委員,參與多項局級、市級課題,主編與參編多部專業及科普著作。研究方向為藥鑒定、中藥製劑品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