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   王育梅  王學義(主任醫師)

王女士覺得自己真的生病了,每天晚上睡不好覺, 醒後難以再入夢鄉;白天頭昏、頭痛,感覺疲勞、胸悶、心悸、腹脹、記憶減退, 有時還尿頻、尿急。她跑了好多家醫院, 除了兒科未看過外, 其他各科都看了;做了各種全身性檢查, 包括X線、胃鏡、心電圖、腦電圖、CT、磁共振等檢查項目。然而,檢查結果一切正常。

王女士感覺非常迷惑,不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後來,有醫生推薦她來精神心理科就診。接診的醫生瞭解情況後,診斷她患有抑鬱症,讓她每天服用一粒抗抑鬱藥。1個月後,王女士身體的不舒服症狀逐漸減輕。她很困惑:自己感覺身體不舒服,怎麼會是抑鬱症呢?

抑鬱症也可表現為“身體不舒服”

抑鬱症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有三大核心症狀(即抑鬱“三聯徵”)和七條附加症狀。

抑鬱“三聯徵”: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運動抑制。

附加症狀:自信心喪失或自卑,無理由的自責或過份的罪惡感,反復出現自殺的念頭,精神運動性改變,睡眠障礙,食欲改變,軀體症狀。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抑鬱症可表現出軀體症狀,就是各種身體的不舒服,醫學術語叫“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症狀,如頭痛、頭暈、心悸、胸悶、氣短、胃脹、噁心、嘔吐等。正因為抑鬱症可表現為身體不舒服,所以這類患者會多次就診於消化科、心內科、中醫科等科室,常被誤診為某些軀體疾病。此類抑鬱症也稱隱匿性抑鬱症。

隱匿性抑鬱症

在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主要表現為反復或持續出現的各種軀體不適和自主神經症狀。具體表現有以下特點:

● 內臟或自主神經系統症狀最多見, 如表現為頭暈、頭痛、失眠、疲乏無力、胸悶、心悸、食欲不振、腰背酸痛、噁心、嘔吐、大小便障礙及性欲減退等。患者常主訴多,且訴說的內容變化多, 描述不清。

● 患者常有疑病症狀, 反復進行多種檢查, 絕大多數無異常發現。

● 症狀可以突然出現,長期存在。

● 由於軀體症狀十分明顯,患者往往只注意到軀體症狀而忽略了情緒問題,以致在求治時只訴說軀體症狀而不提及情緒症狀。患者多不找精神科醫生,而去其他科就診,但是軀體檢查多無異常。患者十分痛苦,卻不知道具體是什麼病因。

診斷須明確,治療要全面

為明確診斷隱匿性抑鬱症,醫生首先會要求患者提供詳細病史,進行專科輔助檢查,以排除軀體疾病所伴發的抑鬱情緒。如果患者沒有明顯的軀體疾病,則需要接受專業的精神科醫生的檢查,完成相關抑鬱量表或者儀器檢查,評估情緒狀態。比如,精神科醫生會詢問患者:是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愉快或者壓力性事件,如婆媳關係不和睦、同事關係緊張、工作壓力大、不適應新的學習環境等;是不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不得不獨自面對困難。

不管診斷為哪種類型的抑鬱症,都應及早治療。除服用抗抑鬱藥物外,心理治療對隱匿性抑鬱症患者尤其重要。隱匿性抑鬱症患者對症狀採取負性評價及不接受的態度。比如,他們時常對自己說:我的病總是治不好, 家人都為我焦急, 我是別人的負擔,活在世上沒有用; 我對性生活不感興趣, 愧對於愛人;心臟不舒服, 可能患心臟病了……他們希望能盡快將病情控制, 害怕症狀加重, 結果反而加重了抑鬱情緒;他們對症狀過分關注,反而抑鬱症狀越發嚴重;他們對症狀持有負性評價, 對自我及周圍環境的事物也消極對待, 最終形成抑鬱的惡性循環。心理治療的目的是改變患者對抑鬱症狀的負性評價和態度。

專家介紹

王學義,河北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省精神疾病司法鑒定中心主任,河北省心理衛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河北省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擅長精神科各類疾病的診治、心理諮詢和治療、精神康復訓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