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正畸科副主任醫師   李晅

對話一:小張、小李、小趙、小蔣曾是大學同寢室友。近日聚餐時,小蔣得知小張、小李、小趙陸續戴上了牙套,頗有不解:“聽說戴牙套影響進食,治療過程也非常痛苦,你們為什麼要這麼折騰自己呢?而且,你們都這麼大年齡了,現在才治豈不是‘白費勁’?”

為了美觀,更是為了口腔健康

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先天遺傳或後天環境因素,如兒童期患有某些疾病,以及有口腔不良習慣、替牙障礙、外傷、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齒排列不齊,上下牙關系異常,頜骨大小、形態、位置異常,面部畸形等,均被稱為錯畸形。

錯畸形不僅影響面部美觀,還會影響咬合及咀嚼功能,甚至影響消化功能。同時,牙列不齊創造了天然的刷牙“死角”,為牙齒齲壞、牙石形成等提供了“便利”,影響牙體和牙周健康。另外,某些特殊的牙齒排列異常可對發音功能產生影響。患者可因此而產生自卑等不良情緒,影響心理健康。因此,正畸治療對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正畸治療沒有年齡限制

正畸治療沒有嚴格的年齡限制,與患者的口腔狀況息息相關。正畸治療前,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年齡、病症等綜合評估,制定相應的治療計畫。

成年後,如果患者僅有牙齒不齊的問題,治療方法與正畸“黃金年齡”的青少年基本類似。但由於成年人的口腔環境較青少年更複雜,常常需要多學科聯合治療。例如,成年人的牙周改建能力有限,因此在矯正過程中,患者可能需要到牙周科就診,接受相應治療。若上下牙弓無法容納全部牙齒(表現出明顯的擁擠),或者為了協調上下牙弓間的關係,部份患者須在正畸治療前拔除某些牙齒,從而獲得更好的牙齒排列效果,建立穩定的咬合關係。另外,還有一些錯畸形涉及骨骼不調的情況,成年後無法進行矯形治療,需要先請口腔頜面外科醫生進行骨面型改變。

對話二:同樣是“戴牙套”,小張、小李和小趙所佩戴的牙套類型截然不同。小張、小趙戴的是時下流行的隱形牙套,小李戴的是傳統“鋼牙”。小蔣又問道:“隱形牙套與‘鋼牙’相比,哪一種好?”

不同牙套各有所長,選擇因人而異

矯正錯畸形主要通過各種牙套來實現,隱形矯治器是其中的一類,可滿足愛美人士的需求。

隱形矯治器由高分子材料製成,根據治療目的與牙齒移動計畫個性化定制。目前臨床所使用的隱形矯治器均有嚴格品質檢驗,安全性有保障。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矯治器均有其優缺點,對牙齒的“掌控”能力也各有所長:固定矯治器結實、耐用、高效,適於牙齒的“複雜”移動;隱形矯治器“擅長”磨牙遠中移動(讓牙齒逐個往口內深處移動),但對磨牙近中移動的控制力較弱。因此,在選擇矯正器時,患者不可一味追求“隱形”,須理性選購。

對話三:飯菜上來後,小張和小趙取下牙套,準備開飯。此時,小趙抱怨起來:“到目前為止,我已經更換了近20副‘隱形牙套’,按照原計劃,我的治療快要接近尾聲了。可不料上週就醫後,醫生說我的療效尚未‘達標’,可能需要延長一段時間,真麻煩!”

“移動”牙齒,須有毅力與耐心

隱形矯治器“移動”牙齒的進程有規律可循,但矯治力量緩和。一副矯治器的“移動”能力約為0.25毫米,一般情況下,患者每7~14天需要更換一副矯治器。具體多久完成治療、更換多少副矯治器,需根據患者錯畸形的特點及難度(如牙齒移動方向、序列及移動量等)而定。

此外,隱形矯治器對牙齒的控制效率與固定矯治器有差異,雖然最後的“目的地”相同,但牙齒的實際移動能力難以100%與隱形牙套同步,這便造成了牙齒與牙套間的不匹配。因此,患者完成每一階段的治療後,必須按時隨訪,由醫生根據當下的牙齒情況,對隱形矯治器做精細調整,從而讓牙齒一步步地“走”向“目的地”。

另外,個別患者的隱形牙套無法完成牙齒移動,必要時,需要局部借助固定矯治器的幫助,從而順利完成治療。

對話四:聽完小趙的牢騷,小張也說起了自己的困惑:“雖說我的治療總算要結束了,可我擔心不戴牙套後,正畸效果會回退。”

矯治器“退位”後,保持器“繼任”

正畸治療結束後,會進入“保持階段”,這個階段和治療過程一樣重要。

牙齒被移動後,牙根周圍的組織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改建”活動,牙齒才能在新的位置上“定居”下來。如果不能讓牙齒在一定時間內維持在同一位置,那麼在“改建”過程中,牙周組織便會將牙齒朝著原來方向“指引”,使牙齒發生回退。因此,正畸治療的結束並非“終點”,良好保持也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通常來說,保持器的佩戴注意事項為:治療結束後第一年,全天戴用,進食與刷牙時除外;第二年改為夜間戴用。之後,醫生會根據患者治療前的牙齒情況,指導患者逐漸減少戴用時間,直到停止。一般來說,戴用保持器的總時長在3年以上。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正畸科副主任醫師,上海口腔醫學會正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全國睡眠呼吸專業委員會正畸組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正畸專業委員會會員。擅於運用各種活動和固定矯正技術糾正各類兒童,青少年及成人牙頜面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