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   陳咸川

人各有所好,物固無常宜。人體的五臟也有鮮明的“個性”,《黃帝內經》就有五臟所喜、所惡的記載。清代醫家張志聰有雲:“金木水火土,五臟之本氣也。風寒熱燥濕,五行之所生也。五臟之氣,喜於生化。故本氣自勝者惡之。”中醫養生尤為注重五臟功能,其所喜、所惡與人體氣血陰陽平衡息息相關,應避其所惡、投其所好,方能事半功倍。

心惡熱,應靜養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要功能是藏神、主血脈。心本屬火,火之性熱,受熱則病,故惡熱。中醫學常有心火旺盛、五心煩熱、熱擾心神之說。熱擾心神是因邪熱內盛、心神被擾而致,患者可有心悸心煩、不寐多夢、口乾發熱、面紅耳赤,甚者譫語不停等症狀,可見於失眠、心律失常、腦血管疾病、小兒夜啼等病症。根據辨證分型,可用黃連解毒湯、天王補心丹、至寶丹加減等治療。

養心重點

心火旺者應注意穩定情緒,心平氣和;避免進食辛辣、燒烤食物,少吃羊肉、荔枝、龍眼、榴槤等熱性食品;可選用西洋參6克、百合15克、蓮心10克、銀耳6克煲湯或煎煮服用;宜散步、打太極拳、聽音樂等怡情悅心。

肺惡寒,常保暖

肺主氣,外合皮毛,寒邪侵襲肌表,易內合於肺。從中醫五行學說來講,脾為肺之母,脾胃虛寒,也會影響肺的清肅功能,產生種種病症,故有“肺惡寒”之說。免疫力低下者,由於肺臟虛損,容易感寒,如寒邪犯肺,可見畏寒怕冷、咳嗽不止、咯痰白黏、鼻塞流涕、頭痛無汗、舌質淡、苔薄白、脈弦或浮等,可選用三拗湯或止嗽散治療。

養肺重點

肺虛者應注意防寒保暖,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更換衣被,飲食不宜過於寒涼。若著涼咳嗽,可用橘皮6克、杏仁10克、紫蘇葉10克、生薑6克煎湯代茶飲。體態肥胖,伴四肢欠溫、大便溏薄、舌苔白膩,大多與脾虛有關,可用生薑6克、黨參15克、大棗15克加紅糖煎服,或山藥薏米粥補益脾胃,以培土(脾)生金(肺)。可常練呼吸“六字訣”,即呼吸時發出噓、呵、呼、呬、吹、嘻六個音,以鼻深吸氣,以口慢慢呼出;每次呼氣發一個音,盡量拖長音,可以補氣固表益肺。三伏天可行敷貼療法,以改善體質,升騰陽氣。

肝惡風,多養血

明代醫家馬蒔指出:“肝屬木,其性與風氣相通,而感風則傷筋,故惡風。”在中醫理論中,風有外風、內風之分。外風是指感受風寒、風熱、風濕等證,內風是肝臟病變的一種表現。內風往往由陰血虧虛、陽熱太盛所致,可表現為頭暈目眩、四肢抽搐、肢體麻木或強直,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這些症狀大多與筋、目、精神異常有關。風邪入肝,通常是由精血虧虛、血不養精、肝陽化風等原因所致,可見眩暈、易煩、脫髮、目澀、頭痛、口苦、兩脅脹痛、肢體麻木、皮膚瘙癢等症狀,可口服逍遙丸、丹梔逍遙散、天麻鉤藤顆粒等治療。

養肝重點

陰血虧虛者平時可選用滋養陰血、清肝瀉熱之品,如天麻10克、杜仲10克、桑椹10克、西洋參6克煲湯進食,或白菊花10克、枸杞6克泡茶飲服。陰血虧虛、肝陽上亢者常患高血壓、心律失常等疾病,應及時治療。注意調暢情志,避免情緒大喜大悲;飲食不宜過於香辣辛燥;宜選擇慢跑、游泳等舒緩運動。

脾惡濕,重食養

脾主運化水濕,濕邪困擾易傷及脾陽,影響其健運功能而產生多種症狀,故有“脾惡濕”之說。濕困於脾,可見頭重如裹、身重肢倦、頭暈目眩、噁心慾吐、胸脘痞滿、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脈弦滑,嚴重者因水濕運化失常而出現肢體浮腫,可在辨證基礎上選用四君子湯、香砂六君丸、參苓白術散等方劑治療。

養脾重點

脾虛者平時飲食不宜過飽,少吃滋膩肥甘食物,以免阻礙脾胃、助濕生痰。寒濕困脾者不宜進食綠豆、生冷水果等寒涼之品。久濕化熱者不宜吃辛辣燥熱之品。脾虛濕困者可用紅棗30克、龍眼肉15克煎湯代茶。運動健身可選擇跑步、騎自行車等。可配合針灸、拔罐、艾灸,以溫經補脾、化濕泄濁。

腎惡燥,宜滋陰

腎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納氣。腎為水臟,燥則耗傷腎陰,導致腎精枯竭,故有“腎惡燥”之說。腎陰、腎陽以腎所藏精為物質基礎,對人體的臟腑組織起著濡養、溫煦、生化的作用。如燥邪傷腎,則水液被灼、精血匱乏,可見潮熱盜汗、骨蒸顴紅、口乾不慾飲、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調,舌紅、苔光剝,脈弦細或細數,可在辨證基礎上選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左歸丸等。

養腎重點

腎惡燥,補腎宜選用滋潤養陰類食材,如黑魚木耳湯、老鴨菌菇湯、銀耳蓮子羹等,亦可用石斛10克、百合15克煎湯代茶。如腎陰匱乏損及腎陽,出現陰陽俱虛之證,應在醫生指導下平調陰陽。平日應注意休息戒慾,避免恐慌;可常練八段錦等強身健體。

特別提醒

養生應在瞭解五臟所需的情況下,結合自身體質,採用合理的方法才能見效。選用中藥時必須辨證施治,應諮詢中醫師後對症下藥。

專家介紹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上海市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心臟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老年病醫師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內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