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 楊柏燦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類常用的食品具有一定的藥效,這就是所謂的“藥食兩用品──既可以作為藥用又可以作為食用。在此介紹三味最常用的藥食兩用品:生薑、山楂、山藥。
生薑可謂家喻戶曉、歷史悠久。其作為食用,時常出現在尋常餐桌上,不但作為佐料、調料常用於魚蝦蟹等水產品和其他葷食的烹調,而且還可以製作醬菜、姜絲作為菜肴,亦有作為飲料使用的。作為藥用,生薑更是尋常百姓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常用品,民間素有“上床蘿蔔下床薑”“冬食蘿蔔夏食薑”之說,在淋雨受寒後,人們多會自製薑糖茶,以祛寒防治感冒。
近年來,社會上更是興起了吃姜強身健體的風俗,許多人對生薑頂禮膜拜,認為生薑可以隨意服用,有百利而無一害,一時間生薑的身價倍增,價格暴漲。其實,使用生薑應當關注其性質和作用,不可任意。這裡說一個生動的反面例子。
多年前與一朋友聚餐,席間他特地要了一小碗生薑絲,美滋滋地吃了下去,並自豪地說:只要有可能,他每天至少食用一小碗生薑絲,已經連續9年。而這9年裡,他自覺身體健康,從未生病。筆者見他面紅聲高、性情急躁、舌質深紅、脈弦勁,告知其不適宜這樣長期每天食用如此大量的生薑。因生薑性質溫熱,多用久用會導致體質偏差、內熱亢盛。然朋友不聽勸阻,依然我行我素。半年後再度相見已是在醫院: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被確診為高血壓,並發生眼底出血;同時痔瘡發作,不得不接受手術,被醫生嚴格限制食用生薑。
生薑的性質溫熱,主要適用於一些寒性體質的人群和寒性病證,如受寒後的咳嗽、感冒、凍瘡,飲食生冷引起的嘔吐、腹痛以及女性的痛經等。之所以將生薑常用於一些水產品的烹調,除了取其清除腥味外,主要還是以其溫熱之性去中和、抵充魚蝦蟹等水產品的寒涼,既品嘗美味又不損傷脾胃。作為食用,特別是作為食品佐劑,生薑的用量一般不大,每天多在3克左右。
如果用於一些寒性病證的治療,生薑的用量可以適當加大,一般多在每天6~10克。如淋雨受寒後的感冒以及女性痛經,可以用10克生薑煎湯,加糖(最好是紅糖)趁熱喝下,對一些程度輕的風寒感冒往往有較好的效果。
生薑有很好的止嘔作用,素有“嘔家聖藥”之稱,但生薑的止嘔功效主要用於兩個方面:寒性嘔吐、中毒嘔吐。可以單獨直接使用,有三種方法:直接咀嚼生薑;用生薑擦舌尖;將生薑碾汁吞服。如果是一些寒性體質的人,平時可以適當食用生薑,但量要控制,一般每次控制在3克左右,且不宜長期使用。
生薑的使用必須緊緊圍繞著“辛溫”二字,重視其對肺胃的作用。不能用於溫熱性質明顯的病證,尤其是一些眼疾、痔瘡等疾患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