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  隋龍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的元兇,感染HPV的婦女中10%會發展為宮頸癌。目前,中國每年大概有13.2萬婦女新發宮頸癌,每年約有3萬名婦女因宮頸癌死亡。上海新發宮頸癌的控制水準與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相當。隨著宮頸癌篩查和治療技術的發展,未來,宮頸癌的發病率會越來越低。

篩查重心前移:從宮頸癌到癌前病變

在宮頸癌的三級預防中,一級預防的主要措施是接種HPV疫苗。對於我國大陸地區的女性來說,現在還沒有條件接種HPV疫苗,需要通過二級預防,也就是篩查(定期體檢)來發現宮頸癌前病變、微小浸潤癌,達到早診斷、早治療的目的。

為什麼要關注宮頸癌前病變呢?研究顯示,全球子宮頸高度癌前病變的婦女有1000萬例,低度癌前病變的有3000萬例,在1000萬例高度癌前病變中,每年約有50萬發展為宮頸癌。通過下面這個簡單的表格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已經發展為宮頸癌,只能保命第一,但如果在癌前病變及時發現,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宮頸癌與宮頸癌前病變的結果比較

  宮頸癌 宮頸癌前病變
生命影響 努力保全生命 生命無憂
生育影響    生育無望 保全子宮,生育功能健全
身心影響    身心俱創    身心健全

篩查方法更新:從細胞形態到分子水準

生育年齡婦女的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一般是定期(通常每年)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宮頸塗片或液基細胞學)和HPV檢測。對於結果異常者,醫生會建議進行“宮頸細胞學-陰道鏡-組織病理學”三階梯式診斷並治療。

對於宮頸脫落細胞的細胞學檢查,20世紀40年代開始的宮頸塗片技術在隨後的半個多世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種方法靈敏度一般,近二十年來已逐漸被液基細胞學技術所替代。液基細胞學技術在保持了宮頸塗片技術高特異性的同時,靈敏度得到了大大改善,明顯提高了宮頸異常細胞的檢出率。

進入21世紀,人們認識到高危型HPV與宮頸癌的關係,並開始進行HPV DNA的檢測,以篩查出宮頸癌的高危人群,但第一代技術特異性一般。近幾年,第二代HPV檢測可以進行引起宮頸病變的特異性E5/E7 mRNA的檢測,在保持了第一代技術高靈敏度的基礎上,特異性得到了顯著改善。

HPV是導致宮頸癌的罪魁禍首,感染HPV多數是二十多歲性生活比較活躍的時期。但是,同樣感染HPV,為什麼最終患宮頸癌的只有少數人呢?如果有125名25歲婦女都感染了HPV,到45歲發展為宮頸癌的婦女在25歲感染HPV時,是否就已經註定將來患癌呢?能否對這部份最終發展為宮頸癌的婦女提前進行無創干預,終止患癌風險?研究發現,遺傳免疫和致癌因數在宮頸癌的發病中至關重要,易感患者的基因普遍存在HPV整合及脆性位點。如果我們建立臨床預測試劑盒和靶向分子治療,就能夠早期發現潛在的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利用“分子剪刀”,也就是用特異的酶查找到基因中的相關位點,把癌基因剪下來並修復,從而有望實現“分子錐切術”。這樣,病變就不會進一步發展,宮頸病變惡性轉化將會得到逆轉,最終阻斷宮頸癌的發生。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擅長應用婦科內鏡技術對月經過多、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縱隔進行微創治療,在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炎等的早期診治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對外陰白色病變、頑固性外陰瘙癢的治療方面有獨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