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宋小樂  余洪猛(主任醫師)

鼻咽癌是長在鼻咽腔頂部和側壁的惡性腫瘤。鼻咽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如回吸涕帶血、鼻塞、鼻出血、耳悶、耳鳴、頸淋巴結腫大等,特別容易被忽視。到了晚期,患者還會出現頭痛、眼脹、斜視等症狀。

大多數早期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後,能獲得臨床治癒。不過,有些患者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比如老林。幾年前,老林因出現回吸涕帶血、鼻塞、耳悶等不適症狀去醫院就診,最終被確診為鼻咽癌。接受放療後,腫瘤完全消退。一個月前,老林去醫院複查鼻咽鏡,醫生發現其鼻咽部有新生物,活檢後證實為鼻咽癌復發。同時,磁共振檢查顯示其鼻咽部腫物包繞一側頸內動脈。老林很緊張,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是再次放療,還是需要做手術?

鼻咽癌復發:鼻內鏡手術療效好,併發症少

鼻咽癌復發後再次放療,出現併發症的風險高,如張口困難、吞咽困難、口鼻黏膜壞死、放射性骨壞死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若腫瘤累及頸內動脈,放療還可能導致患者發生頸內動脈大出血,甚至死亡。因此,放療科醫生對鼻咽癌放療後復發患者的治療感到很棘手。

近年來,隨著鼻內鏡技術的發展,醫生對鼻咽部解剖結構的研究更加深入,經鼻孔到達鼻咽部的鼻內鏡手術創傷小,術後恢復快,無面部切口,並且是在放大鏡直視下進行手術,視野更清晰,對病變的切除也更徹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鼻內鏡下切除復發性鼻咽癌療效確切,能使患者獲得較高的生存率和較好的生活品質。

腫瘤包繞頸內動脈:也能做手術

頸內動脈是毗鄰鼻咽部的維持生命的大動脈,猶如一根高壓水管。頸內動脈被腫瘤包繞的鼻咽癌患者需要先在介入科做頸內動脈造影(DSA)檢查,並在條件允許時先將動脈“堵上”,以便鼻內鏡手術時將腫瘤連同頸內動脈一同切除,防止發生不可控制的大出血。

最終,醫生先為老林做了頸內動脈栓塞術,再實施了鼻內鏡下復發性鼻咽癌挽救性手術,並運用先進的磁共振導航技術,精確定位病灶,將腫瘤全部切除。

專家提醒

經初次規範治療、腫瘤完全消退6個月後,局部或區域再次出現的鼻咽癌叫復發性鼻咽癌。據統計,10%~15%的鼻咽癌患者會在治療後5年內發生局部或區域性復發。復發性鼻咽癌的症狀與復發部位密切相關,主要表現為鼻塞、涕中帶血、耳鳴、耳聾、頭痛、面麻、複視等,但很多患者常常無明顯症狀或症狀不典型,故定期隨訪十分重要。

專家介紹

余洪猛,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研究院副院長、耳鼻喉科副主任、鼻科主任、鼻顱底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內鏡下鼻顱底腫瘤的外科治療” 創新單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耳鼻咽喉科醫師分會鼻科學組副組長,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鼻眼相關疾病,以及鼻腔、鼻竇、鼻咽、鼻顱底腫瘤的內鏡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