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   沈雯琦  芳(教授)

什麼是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

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症狀性診斷。30%~8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周圍神經併發症,其中16%~26%伴有疼痛症狀,這種由糖尿病引起的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周圍神經病變,稱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它以自發性疼痛及痛覺過敏為主要特點,是目前臨床上最複雜、最難治的糖尿病併發症之一。現有研究證實,與糖尿病神經病變有關的危險因素包括:空腹血糖變異係數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升高,腹部肥胖和高甘油三酯,以及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

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有哪些症狀

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涉及神經系統各個方面,病因複雜。患者的疼痛通常出現在四肢末端,下肢較上肢多見,遠端重於近端,往往于夜間加重。臨床症狀可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 感覺異常  如肢端麻木感,蟻行感,針刺樣、刀割樣、燒灼樣、觸電樣、鑽鑿樣疼痛,踩棉花感,等等。

● 感覺減退  輕者有戴手套、穿襪子的感覺,重者對冷、熱、痛的刺激毫無知覺。患者因缺乏下意識的自我保護反應,故很容易受傷。

● 感覺過敏  與感覺減退相反,這類患者受到輕微的冷、熱、觸、碰等外來刺激,就會特別敏感。如蓋被子、穿衣服時,患者會覺得皮膚十分疼痛,難以忍受。

● 自發性疼痛  有的患者表現為靜息痛,夜間疼痛尤為劇烈,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還容易引起情緒異常,嚴重者可致抑鬱、焦慮,甚至有自殺傾向。

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有哪些類型

糖尿病神經病變所致的疼痛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慢性疼痛多見於糖尿病病程達數年之久的患者,疼痛持續超過6個月,夜間疼痛更為嚴重。上述案例中的金老伯就屬於這一類。患者對於鎮痛劑的反應較差,後期常發生鎮痛劑依賴或耐受,需早發現、早干預,以免影響生活品質。

急性疼痛多繼發于血糖水準突變(包括突然改善或惡化)的患者,表現為重度疼痛,但神經系統檢查常無明顯異常發現,電生理檢查也大多正常或只有輕微異常。急性神經痛相對較少見,預後較好,有自限性,病程多短於6個月,往往在1年內可達完全緩解。

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之痛怎麼治

過去,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治療手段相對有限,約40%的患者未能得到有效診治。近年來,隨著對該病認識的加深,新技術、新藥物的出現,治療有了多種新手段。

1.藥物治療

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

● 治本  治本藥物針對病因和發病機制,進行神經修復、抗氧化應激、改善微循環、改善代謝紊亂等,目前常用的包括抗氧化劑(α-硫辛酸)、前列腺素製劑(前列腺素E1、貝前列腺素鈉)、醛糖還原酶抑制劑(依帕司他)、神經修復劑(維生素B12、甲鈷胺)等。

● 治標  治標藥物著力於減輕疼痛症狀,主要有抗抑鬱藥、抗驚厥藥、阿片類藥物。它們通過恢復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阻斷外周神經敏感性、阻斷中樞神經敏感性、調節鈣通道等發揮作用。鎮痛藥的療效和耐受性存在明顯個體差異,需要個體化用藥,而且通常需要聯用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2.物理治療、外科治療

● 物理治療  包括經皮神經電磁刺激或脊髓植入電刺激電極、鐳射療法、針灸、穴位注射、高壓氧治療等。局部外用0.025% 的辣椒素軟膏或5%左右的辣椒素膏貼也有一定療效。

● 外科治療  如周圍神經減壓術,通過切開肌纖維或韌帶組織,松解受壓神經,改善神經纖維血液供應,可有效緩解麻木、疼痛的症狀。

3.基礎治療

控制血糖、血脂和體重,戒煙限酒,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是治療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的基礎。

● 穩控血糖  高血糖的內環境是神經病變的始作俑者。糖尿病患者應養成定期監測血糖的習慣,儘量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並定期(每年至少2次,病程較長者每3~4個月1次)檢測糖化血紅蛋白。

● 減重降脂  肥胖與糖尿病神經病變息息相關,飲食控制及適當運動都是減體重、降血脂的有效手段。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體重減輕5%~10%,便可大大降低神經病變的發生率;對已經出現足部神經痛的患者來說,減輕體重還可減少足底所受的壓力。此外,每年應至少檢查一次血脂,服用調脂藥的患者須增加檢查次數,並注意肝腎功能變化。

● 戒煙限酒  吸煙不僅是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也是神經病變的危險因素之一,吸煙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戒煙。酒精可影響血糖水準,還會升高甘油三酯,因此糖尿病患者應限制飲酒。

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能治好嗎

絕大部分患者經規範治療後,疼痛症狀都能得到顯著緩解,但神經痛難以根治。治療過程中,患者應注意以下兩點。

● 藥物起效慢,需要耐心  鎮痛藥物常需數周才能達到較好的鎮痛效果,疼痛症狀往往需要治療1~2周後才開始減輕,因此4~8周是基本療程,患者不要急於求成,頻繁換藥。

● 關注止痛藥的副作用

患者要注意自己用藥後的療效和不良反應,出現明顯消化道、精神、血壓等方面的副作用時,應及時告知醫生,在醫生指導下停藥或換藥。阿片類藥物極有可能產生依賴性,不宜長期使用。

專家介紹

劉 芳,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糖尿病足與周圍血管病學組、基礎與轉化學組委員。擅長糖尿病及其神經血管病變、足病等的診治和多學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