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呼吸內科教授   韓寶惠

生活實例

周先生今年25歲,由於有肺癌家族史(父親、大伯均患肺癌去世),他一直很怕自己也會“中招”。為此,他每年都會拍一次胸片。最近,他看到一則肺癌早期篩查的新聞報導,推薦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但他聽說做胸部CT輻射劑量大,做一次CT檢查相當於拍100張胸片,有點猶豫。

肺癌早篩,意義重大

在我國,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惡性腫瘤。過去,很多肺癌患者在出現咳嗽、咯血等症狀後,才去醫院就診,病情往往已處於中晚期,不少患者甚至已經失去了手術切除的機會,生存期很短,5年生存率不足10%。近年來,隨著健康體檢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早期肺癌患者被發現,並及時接受了手術治療。與晚期肺癌極差的預後不同,大多數早期肺癌患者手術後可以長期生存,部份患者甚至可以被治癒。由此可見,在高危人群中積極推行早期肺癌的篩查,對於改善肺癌患者預後、減少醫療費用支出、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低劑量CT,“夠用”且更安全    

CT檢查雖然“看得清”,有助於發現早期肺癌,但確實存在一定的輻射,多次檢查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低劑量螺旋CT的輻射劑量較低,為常規CT輻射劑量的1/6左右,但解析度和解析度不受影響,用於篩查早期肺癌“綽綽有餘”。目前,我國推薦45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如果當年篩查沒有發現問題,則下一年度依然採用低劑量螺旋CT進行篩查;若篩查發現肺結節,則需要由有經驗的醫生進行判斷,必要時做進一步檢查,如普通胸部CT,甚至高解析度CT及三維重建,以便對肺結節的性質進行精確診斷。實際上,低劑量CT並不是一項新技術,只是降低了CT掃描的輻射劑量,對健康影響更小,更安全。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肺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任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多中心協作委員會執行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