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 艾志龍

隨著健康體檢的普及,“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甲狀腺、乳腺、前列腺堪稱“結節重災區”。由於結節很“普遍”,故被告知某部位有“結節”時,大部份人尚能平靜面對。不過,若檢查報告單上寫著“結節伴鈣化”,很多人就不那麼淡定了。當“結節”遇上“鈣化”,十有八九是癌嗎?且聽專家的分析。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內的散在病灶。甲狀腺內鈣化較少單獨出現,常與結節伴發。鈣化可發生於良性結節,亦可發生於惡性結節。目前,甲狀腺結節鈣化的發病機制尚無定論,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伴鈣化的甲狀腺結節仍以良性居多。

“微小鈣化”要警惕

根據超聲影像中鈣化灶的大小及形態,可將其分為微小鈣化、粗大鈣化和邊緣環狀鈣化。微小鈣化指沙礫樣、顆粒樣、針尖樣、直徑在2毫米以下的鈣化點。粗大鈣化指伴有聲影的強回聲光團,如斑片、斑點、弧形或其他不規則形態的強回聲光團,直徑在2毫米以上。邊緣環狀鈣化指蛋殼樣鈣化或外周曲線型鈣化。

大部份學者認為:伴微小鈣化的結節通常為惡性,而伴粗大鈣化和邊緣環狀鈣化的結節則傾向於良性。也有研究認為,惡性結節發生局部壞死後,亦可形成粗大鈣化,表現為微小鈣化、粗大鈣化並存或不規則的粗大鈣化。總體而言,良性結節中的鈣化顆粒較大,微小鈣化亦可見(一般不超過3個);惡性結節中以針尖樣、沙礫樣微小鈣化多見,數量多,但亦可見粗大鈣化。值得注意的是,在甲狀腺結節性質的判斷中,鈣化僅是其中一個因素,只有結合甲狀腺結節的形態、邊界、回聲及血流分佈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治療並非“一刀切”

伴邊緣片狀、團狀、弧形粗大鈣化的甲狀腺結節患者,可暫時觀察,定期隨訪(每半年做一次超聲檢查);疑似惡性、結節直徑<5毫米、伴微小鈣化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增加隨訪次數,密切觀察病情進展;結節直徑>5毫米、伴微小鈣化,以及結節位於甲狀腺表面、鄰近氣管或位於甲狀腺上極背側者,宜進行手術治療。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甲狀腺、代謝外科學組全國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甲狀腺癌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醫促會甲狀腺疾病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甲狀腺疾病專業委員會圍手術期學組全國常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代謝及甲狀旁腺疾病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上海醫學會外科分會甲狀腺外科學組委員,上海抗癌協會甲狀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