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心內科   學(教授)  楊志健

醫學上規定,正常心跳的範圍為每分鐘60~100次,若心跳次數在每分鐘100次以上,就可診斷為心動過速。正常情況下,控制心臟跳動的電流由心房發出,經房室交界部傳向心室。所以,心房跳動由上游電流控制,而心室跳動由下游電流控制。發生在心房或房室交界部的心動過速,都位於心室的“上游”,在表現形式上非常相似,靠一般心電圖無法區分,故統稱為室上性心動過速,簡稱室上速。室上速是最常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人群中的發病率為0.1%~0.3%。

病根:心臟短路

人的心臟由四個相鄰的心腔組成,兩個心房,兩個心室。正常心臟的心房與心室之間只有一條電路相通,其餘部份完全絕緣。這條電路所處的位置叫房室交界區,由房室結和房室傳導束(希氏束)構成。房室結有類似電閘、水閘、電路保險絲、收費站或道路減速帶的作用,控制著心房電流衝動向心室的傳導速度和頻率。假如心房與心室之間絕緣不完全,就會造成短路,為今後發生室上速埋下伏筆。

研究證實,室上速之所以發作是因為控制心跳的電流脈衝出了問題──頻率過快或在傳導過程中發生了短路,形成持續旋轉的生物電圈所致。心房、心室之間的電流短路可存在於心房-心室之間的任何部位,這些短路在醫學上被稱為“預激旁道”。還有一種類似的短路──房室結雙徑路也可引起室上速。在有短路存在的心臟,電流衝動可在心房-心室之間往復運動,形成生物電圈。這種生物電圈每循環一次,心臟就被迫跳動一次,電流衝動到達心房時引起心房跳動一次,到達心室時也引起心室跳動一次。可見生物電圈形成之時,就是心動過速發作之際。

生物電圈的周長越小,轉動一周需要的時間就越少,心跳的次數就越快。生物電圈旋轉速度越快,則心動過速的頻率也越快,患者的心慌症狀就越嚴重。值得注意的是,心臟有預激旁路或雙徑路存在並不等於就有室上速發作。就像公路上有快車道-慢車道或有雙向車道的地方,車並一定在此掉頭一樣。

特點:突發突止、終止容易預防難

室上速發作的最大特點是突然發作,多數發作誘因不明,可謂“來無影去無蹤”。發作時,主要表現為突然心慌、心跳加快,脈搏多在每分鐘160~180次,心跳和脈搏節律整齊一致,伴胸悶、乏力、面色蒼白和冷汗,嚴重時可發生休克。發作持續時間不等,短則幾秒,長則幾天。多數患者可自行終止,少數患者需用藥才能終止發作,噁心、嘔吐或屏氣常可終止發作。室上速可自幼起病,也可成年發病,而且隨年齡增長,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有增加趨勢。

室上速發作時,患者首先感到的是心慌。不過,這種心臟“怦怦”跳的感覺與早搏或房顫不同,其節律十分整齊,與脈搏跳動的頻率完全一致。若有可能,最好先到附近醫院做一次心電圖檢查,以明確診斷。通常,醫生會採用靜脈注射藥物,如心律平、異搏定或西地蘭等,來終止心動過速發作。如果發作時遠離醫院,患者可嘗試以下兩種方法來終止發作:一種是深吸氣後用力摒氣;再一種是用筷子、牙刷或手指刺激舌根部或咽後壁,誘發噁心或嘔吐,心動過速往往在噁心至極的時候突然終止。不過,隨著病程的延長,幾個月或幾年後,這些辦法可能會慢慢失效。

室上速來無影去無蹤,可能一天發作幾次,也可能幾個月甚至一年才發作一次,靠長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來預防發作,彷彿大海撈針,得不償失。以往,患者通常採取較被動的治療措施──發作了,就去醫院掛急診。近年來,一種新的治療室上速的方法──射頻消融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它能從根本上去除導致室上速的原因──電流短路,使治癒室上速成為可能。

根治:射頻導管消融

要防止車輛亂掉頭,首先要封住可以調頭的路口(短路),或把單行道中的慢車道取消,全部變為快車道。同理,要根治室上速,就需要消除生物電圈,切斷造成短路的旁道,或阻斷雙徑路中的慢徑路。

採用導管射頻消融的方法阻斷預激旁道或房室結雙徑路中的慢徑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室上速的方法。我院是上海地區較早開展此項技術的大醫院之一,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經驗,為數千例室上速患者解除了痛苦。由於射頻消融採用局部麻醉,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躺在手術臺上的患者可與醫生、護士隨時溝通交流。治療時,醫生先從外周靜脈將2~3根普通導管插入心臟,“偵察”心臟內是否存在短路,並大致確定短路所在的位置。若短路在左心,則從大腿根部的股動脈插入消融導管到左心室進行消融。若短路在右心,則從股靜脈插入消融導管到右心房進行消融。房室結雙徑路患者的消融都在右心房進行。整個手術一般耗時1~2小時,成功率高達95%以上,復發率小於5%。術後6~12小時,患者可下床活動,1~2天後可出院。

專家簡介

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心內科教授、主任醫師,中國老年醫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第四屆委員會藥理學組委員,全軍心臟電生理學組委員,上海心臟起搏電生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研究領域:臨床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冠心病心肌缺血損傷與修復

臨床擅長:起搏器安置,心動過速和房顫的射頻消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