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努力下新冠疫情得到基本控制。隨著春天來臨,仍然需要警惕一些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也要繼續提防新冠病毒的變異和再傳播。

人類最大外敵──傳染疾病

病原體(pathogen)是可能造成疾病的微生物的總稱,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氏體、真菌等。它們寄生在人體或動物身上生長繁殖,釋放毒物,導致疾病,這個過程稱之為感染(infection)。其中有些感染能在人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或者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被稱作傳染病或流行病(epidemic)。

據統計人類歷史上死於傳染病的人數超過一億,遠比死於全部戰爭的總和還要多,傳染病可謂人類最大的敵人。

對人類最為致命的可怕疾病排名,分別為:流感、急性呼吸道綜合徵(SARS)、愛滋病(AIDS)、瘧疾和結核病。現在加上新冠。全都是傳染病(並非癌症),其中病毒性傳染病為最!

病毒殺人隱蔽──雖小最毒

病毒雖然是最小的寄生蟲,通常只有0.02到0.3微米,但是對於人類的威脅卻極大。

1)寄生:病毒結構十分簡單,蛋白質或脂質外蓋,一個RNA或DNA核心。進入宿主細胞內,借用宿主細胞的複製系統,按照病毒自己基因的指令,進行繁殖。

2)突變:病毒的RNA發生變化的可能性超過DNA,增殖時容易自動發生突變。

3)種類:因為變異,新型病毒層出不窮,數以十萬計的不同病毒可能對人體致病。這樣的天量,使得人類研究病毒及病毒性疾病困難重重。

4)難治:病毒一旦在人體內發生各種變異,人體原來抗該病毒的特異性抗體的作用就減弱甚至失效。病毒外部是蛋白質,抗生素對它無效。

5)隱藏:病毒可以在身體內長期隱藏,導致慢性持續性病變,例如乙肝病毒。病毒也可以在身體內暫時躲藏,當人體免疫力一旦下降時,病毒便重新繁殖而致病,例如單純皰疹病毒。

6)無症:還有一些病毒感染沒有症狀的,或者僅引起輕微的症狀,往往被人忽視,不能及時發現,但是可以傳播或致病於他人,例如新冠。

防控措施不同──分為三類

中國內地立法把傳染病根據它們對人的危害重、輕,分為甲、乙、丙三類,並有不同的防控措施,進行管理。

1)甲類傳染病:共2種為鼠疫、霍亂。

為強制管理的傳染病,發生後即報告疫情的時限,對病人、病原攜帶者的隔離、治療方式以及對疫點、疫區的處理等,必須強制執行。

新冠在前期被劃歸到乙類傳染病,而按照甲類傳染病進行管理。

2)乙類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愛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等。

為嚴格管理的傳染病,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防治方案進行預防和控制。

3)丙類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等。 

為監測管理的傳染病,按規定的監測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病毒性傳染病──春天好發

春季天氣多變,時暖時寒,人體的免疫力相對低下,病毒等致病體趁機而入。春天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最近專家們列出今春可能傳播的由病毒引起的傳

染病有:新冠、季節性流感、猴痘、水痘、諾如病毒胃腸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

這些病毒的傳播途徑多為呼吸道和胃腸道。對於它們的預防重點放在口-鼻,警惕病從口入,警惕病從鼻入!

(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