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問:個人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答:要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人應做到以下四點。

1. 盡量減少外出活動

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區;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儘量在家休息;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吧、KTV、商場、車站、機場、碼頭、展覽館等。

2. 個人防護和手衛生

外出佩戴口罩。前往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外出就醫,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應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應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 健康監測與就醫

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最好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若出現可疑症狀,應主動戴上口罩,及時就近就醫。

4. 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

居室勤開窗,經常通風;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潔,勤曬衣被;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于有蓋垃圾箱內;注意營養,適度運動;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即野味);儘量避免前往售賣活體動物(禽類、海產品、野生動物等)的市場;家庭應備置體溫計、醫用口罩或N95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

22問:如何選擇合適的口罩?

答: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應選擇合適的口罩類型,不過度防護。

1. 高風險暴露人員

人員類別: 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重症監護室和留觀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臨床醫師、護士、護工、清潔工、屍體處理人員等;疫區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生和護士;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公共衛生醫師。

防護建議: 使用醫用防護口罩;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從事氣管插管、氣管鏡檢查時,加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屏;醫用防護口罩短缺時,可選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標準顆粒物防護口罩替代,也可選用自吸過濾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防顆粒物的濾棉,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的防護效果更佳。

2. 較高風險暴露人員

人員類別: 在急診科工作的醫護人員等;對密切接觸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的公共衛生醫師;與疫情相關的環境和生物樣本檢測人員。

防護建議: 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

3. 中等風險暴露人員

人員類別: 在普通門診、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工作人員,包括醫院、機場、火車站、地鐵、公交、飛機、火車、超市、餐廳等相對密閉場所的工作人員;從事與疫情相關的行政管理、員警、保安、快遞等人員;居家隔離及與其共同生活人員。

防護建議: 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4. 較低風險暴露人員

人員類別: 超市、商場、交通工具、電梯等人員密集區的公眾;室內辦公環境人員;醫療機構就診(除發熱門診)的患者;集中學習和活動的托幼機構兒童、在校學生等。

防護建議: 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兒童選用性能相當產品)。

5. 低風險暴露人員

人員類別: 居家室內活動、散居居民;戶外活動者,包括空曠場地的兒童、學生;在通風良好的場所工作的人。

防護建議: 居家、通風良好和人員密度低的場所可不佩戴口罩。

非醫用口罩,如棉紗、活性炭和海綿等口罩具有一定防護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噴嚏和說話等產生的飛沫播散的作用,可酌情選用。

23問:使用後的口罩如何處理?

答:健康人群使用後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疑似病例或確診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隨意丟棄,應視作醫療廢棄物處理。

24問:兒童佩戴口罩有無特殊要求?

答:兒童應選用符合國家標準(GB 2626-2006 KN95),並標注兒童或青少年顆粒物防護口罩的產品。家長應隨時關注兒童口罩佩戴情況,如兒童在佩戴口罩過程中感覺不適,應及時調整或停止使用;兒童不宜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25問:口罩何時需要更換?

答:醫用標準的防護口罩有使用期限,口罩應專人專用,不能交叉使用。高風險人員在結束工作、中途進餐(飲水)、如廁等脫下防護裝置後,重新進入需更換;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或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體液污染後,應立即更換;較高風險人員在接診高度疑似患者後,需更換;其他風險類別暴露人員佩戴的口罩可反復多次使用。佩戴口罩前,應按規程洗手,佩戴時避免接觸口罩內側。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在保障公眾健康的前提下,可適當延長口罩使用時間和使用次數。口罩髒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

26問:口罩保存、清洗和消毒有哪些注意事項?

答:需要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懸掛在潔淨、乾燥通風處,或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口罩需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並標識口罩使用人員。

醫用防護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劑、加熱等方法進行消毒。

棉紗口罩可清洗和消毒。其他非醫用口罩按說明書處理。

27問:如何正確洗手?

答:咳嗽或打噴嚏後、護理患者後、餐前便後、外出回家、接觸垃圾或撫摸動物後,一定要洗手。洗手時,要用流動的水和肥皂洗手,揉搓的時間不少於15秒。注意:一定要避免髒手接觸口、眼、鼻。要徹底清洗戴戒指、手錶和其他裝飾品的部位,有條件者應先摘下手上的飾品再洗手。

洗手七字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1“內”:洗手掌  用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2“外”:洗背側指縫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3“夾”:洗掌側指縫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4“弓”:洗指背  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5“大”: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6“立”:洗指尖  彎曲各手指關節,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7“腕”: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