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呼吸科主任  王立波

哮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幾十年發病率逐年上升。隨著研究的深入,現在普遍認為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過敏性炎症性疾病,是由於長年反覆吸入空氣中的過敏物質使氣道形成慢性炎症,進而促使氣道反應性增高,出現哮喘反覆發作。治療重點是控制氣道的過敏性炎症。

哮喘的治療包括四個方面:環境控制、脫敏治療、藥物治療、哮喘管理。它們相互補充、相互協調,但重點是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包括急性期治療和緩解期維持治療,這兩個階段治療的藥物和療程是不一樣的。其中,緩解期維持治療是重點,目的是控制患兒的哮喘急性發作次數和程度,維持患兒的肺功能在正常狀態。治療藥物主要為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和白三烯受體拮抗劑,主要作用是直接抑制氣道的過敏性炎症,降低氣道反應性。

根據年齡、病情的不同,醫生會為哮喘患兒選擇不同的藥物(主要為吸入裝置類型)與用量,並根據治療效果進行臨床症狀及肺功能評估。評估結果分為完全控制、部份控制、未控制三種。病情部份控制與未控制的患兒需要調整藥物劑量,直到完全控制為止,一般觀察週期為三個月;病情完全控制的患兒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減少藥物用量,但如果病情加重,需要恢復有效劑量。

規範治療可以説明哮喘患兒較好地控制病情,減少發作。但在藥物治療過程中,不少患兒家長存在一些認識誤區。

誤區1:哮喘停止發作了,就可以停藥

哮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吸入激素類藥物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避免哮喘急性發作,另一個是保護肺功能。

兒童過敏性哮喘大致在1歲以後起病(呼吸道過敏在這個年齡開始形成);7歲之後,隨著孩子的肺功能逐漸成熟,哮喘逐漸停止發作;但50歲後,隨著肺功能逐漸衰退,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又會重新出現。因此,哮喘其實是個終身疾病,兒童期哮喘治療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年老後的哮喘病情輕重。

哮喘是慢性病,容易反覆發作,理論上需要長期用藥。不過,哮喘發作還是有一定季節性的。比如,在上海,5~6月及10~12月為哮喘高發季節,空氣中過敏原濃度高,呼吸道病毒感染比較頻繁,患者在這幾個月需要規範使用藥物,其他季節可以少用或停用藥物,但要以保證哮喘沒有急性發作及肺功能正常為前提。

由此可見,在兒童哮喘治療過程中,什麼時候可以停藥,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哮喘控制程度及肺功能情況而定,進行個體化分析。“用幾個月的藥就好了”或者祈望“斷根”的想法,家長不應該有。停止發作就停藥,很容易造成孩子哮喘反覆發作,影響其肺功能發育,埋下終身的健康隱患。

誤區2: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副作用太大

“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副作用是否很大?”這是很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的確,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會出現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肥胖、多毛等不良反應,但那是針對口服或靜脈使用糖皮質激素而言的。哮喘兒童使用的是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屬於局部用藥,藥物劑量很小,僅有10%的藥物從呼吸道被吸收入血液,因而引起全身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很小。

比如,一個體重20千克的孩子,口服激素(強的松)的劑量為每天2毫克/千克體重,相當於每天40毫克,藥物幾乎全部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服藥1~2週後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但哮喘兒童吸入的激素量為每天200~400微克,其中吸收進入血液的僅為10%(20~40微克)。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吸入激素進入血液循環的量是口服激素的1/1000,這是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的安全性基礎。

有的家長想:如果長期小劑量吸入激素類藥物,會不會出現不良反應呢?對於這個問題,國際上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多中心研究,結果表明,長期吸入糖皮質激素給哮喘孩子帶來的好處遠遠超過藥物潛在不良反應可能造成的損害。

誤區3:把藥物吸進去就行了,不必那麼認真

吸入性藥物治療是一種有效、安全的給藥途徑,但前提是建立在正確吸入藥物進入小氣道的基礎上,否則可能無效。醫生會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選擇不同的吸入裝置,並指導患兒和家長正確使用。有些家長反映,孩子剛開始使用吸入藥物後效果不錯,過一段時間效果就不怎麼好了,其原因很可能是使用不規範或不認真。

延伸閱讀:藥物治療之外的其他環節

1. 環境控制 控制哮喘病情,應注意減少環境中的過敏物質及不良刺激性物質,同時盡量避免呼吸道感染。室內環境中的塵蟎、真菌等是導致呼吸道過敏、氣道反應增高的主要原因。盡可能降低室內過敏原的量或濃度,是哮喘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煙草、煤煙、香水、油漆或甲醛等,以及反覆呼吸道感染,是誘發哮喘的主要因素,控制這些誘發因素可以減少哮喘急性發作的次數和頻率。

2. 脫敏治療 這是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輔助治療方法,可以減輕呼吸道過敏的程度,減少藥物使用量。儘管我們強調環境過敏原的控制,但難度比較大,效果並不理想。如果孩子過敏程度比較重,可以進行脫敏治療。但脫敏治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難以完全控制呼吸道過敏症狀,效果有限;治療時間比較長,需3年以上,且治療過程中有一定的誘發哮喘急性發作的風險,必須在醫生觀察下治療;治療停止後,效果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降低。

3. 哮喘管理 哮喘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注意的因素比較多,必須進行定期隨訪,包括疾病控制及肺功能情況、藥物調整與用法指導等。

專家簡介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呼吸科主任,上海呼吸病研究所兒科研究室主任,上海醫學會兒科呼吸學組委員,上海醫學會兒科哮喘學組副組長,上海醫學會感染化療學組委員,上海藥學會抗生素學組委員。研究方向:1.兒科呼吸道感染及免疫性疾病;2.呼吸道過敏性疾病;3.重症及疑難呼吸道疾病的發病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