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  莊輝

有報導稱,因為過去的“疫苗事件”,乙肝疫苗的接種率下降了30%,甚至有些家長拒絕給孩子接種乙肝疫苗。這種現象值得引起關注,後果很嚴重――這些未接種乙肝疫苗的新生兒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而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約90%以上將發展成慢性乙肝。如患乙肝後不進行抗病毒治療,其中1/4最終將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其後果相當嚴重。

大家不應該忘記一個事實,就是乙肝疫苗在我國預防乙肝方面居功至偉。自1992年原衛生部將乙肝疫苗納入免疫規劃管理,並對所有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以來,全國總人口乙肝病毒攜帶率由9.75%下降到7.18%,其中5歲以下兒童的乙肝病毒攜帶率從超過9%下降到不足1%。通過接種乙肝疫苗,我國約9200萬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攜帶者減少了約3000萬例。

在我國,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感染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目前,我國育齡期婦女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約為6%。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的母親,主要是在分娩過程中,通過其血液、羊水和陰道分泌物等將乙肝病毒傳染給其嬰兒。為了阻斷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接種乙肝疫苗,且越早接種效果越好,最好在24小時內接種。

一些人擔心乙肝疫苗的安全問題。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首先,乙肝疫苗是最安全的疫苗之一。自1982年至2012年,全世界約1.8億名新生兒和1.5億名一般人群接種了乙肝疫苗,未發現因接種乙肝疫苗而出現新生兒和一般人群死亡率升高的現象。另據研究,乙肝疫苗接種後的一般反應,如注射部位短暫疼痛紅腫、短暫發熱不適、噁心嘔吐等,遠低於其他免疫規劃疫苗。

關心疫苗安全問題者,應該知道“偶合反應”、“偶合疾病”或“偶合死亡”的概念,即如果不接種疫苗,也會發生此種反應、疾病甚至死亡,而不是由接種疫苗引起。例如早產兒、低體重兒、難產兒,以及母親是高危妊娠的新生兒,出現發熱、不適、嚴重疾病甚至死亡並非罕見。我國每天約有400名嬰兒(出生後0~8天) 死於疫苗接種以外的其他原因。這些新生兒無論接種乙肝疫苗與否,均不能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

當然,為了減少疫苗的偶合事件,應嚴格掌握乙肝疫苗的禁忌症。比如,對酵母或疫苗的其他成份有過敏史者,有中度或重度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格林巴綜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有危急症狀或有各種潛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兒,以及母親是高危妊娠的新生兒,建議暫時不要接種乙肝疫苗。需要說明的是,對母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高危新生兒,應作個案處理,分析其利弊,在獲得母親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決定是否接種乙肝疫苗。

事實上,給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是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根據2013年的統計,世界衛生組織190多個國家中,有181個國家已將乙肝疫苗納入免疫規劃,其中107個國家要求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西太地區95%的孩子於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了乙肝疫苗,美洲為89%,東南亞地區為87%。我國從1992年開始就要求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這項策略已使8000萬名兒童免受乙肝病毒感染,成績顯著。這不僅是我們國家的乙肝免疫策略,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免疫策略,家長萬不能因為錯誤地擔心其安全性而放棄給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那樣肯定得不償失。

專家介紹

莊輝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控制乙型肝炎專家組成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世界肝炎聯盟公共衛生學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