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胸外科教授 曹子昂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胸外科腫瘤,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已得到顯著延長。然而,實際情況似乎並不樂觀。不少食管癌患者雖然成功接受了手術,但術後卻因為某些錯誤觀念導致病情加重而過早離世,非常可惜。就此問題,記者近日專程採訪了心胸外科專家曹子昂教授。曹教授指出,食管癌患者有四種錯誤觀念需要轉變。以下分文說說。
錯誤觀念:得了腫瘤,動了手術,就該一直“養”著。
專家觀點:盡早讓自己成為一個“普通人”。
不少患者及其家屬都認為,休息對促進康復很重要,手術以後,班一定是不上了,運動也慢慢再說,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其實,這種做法常事與願違。腫瘤患者術後若整天吃、喝、睡,不運動,不出門,人會變得萎靡不振,心情也會變得低落,非常不利於康復。勸告廣大腫瘤患者的家屬,別在不知不覺中為腫瘤患者的康復設置障礙,“過度保護”對其有害無益。
曹教授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他在2001年曾經診治過一男一女兩個腫瘤患者,兩人病情相似,但結局卻完全不同。女患者生性開朗、樂觀。在她手術後的第三天,曹教授去查房,發現她的床上鋪滿了報表。當時,他很驚訝,便問她在幹嘛?那位女患者告訴曹教授說,自己是個財務,這些報表廠裡急著要用,這兩天一定得趕出來。出院以後,她每次來醫院複查都是是自己來的,查完以後,便去上班或去銀行辦事,風風火火的,像個沒事人一樣,旁人根本看不出她是一個腫瘤患者。去年,她已經順利度過了術後第一個5年,腫瘤沒有復發跡象,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那位男患者就不同了,自從他得知自己得了腫瘤以後,就變得非常憂鬱。手術很成功,術後恢復得也不錯,但他出院以後便過起了“與世隔絕”、不是吃就是睡的生活。每次來複查的時候,他都拿著一本小本子給我看,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每天吃了些什麼,量是多少,什麼時候睡的,睡了多久等生活細節,並不斷地問曹教授,“醫生,我還要注意些什麼,我到底能活多久”之類的話。從他的言行舉止中,曹教授明顯感覺到他內心的焦慮和巨大的心理壓力。結果不到兩年,他就因長期抑鬱、營養不良導致腫瘤復發而死亡。
由此可見,腫瘤患者應努力培養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精神,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人,而不是一個絕症患者來生活,或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康復效果。反之,則只會加重病情,加速死亡。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胸外科教授。擅長胸部惡性腫瘤的外科治療,尤其在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近年來開展的頸段食管癌和下嚥癌的外科治療,改變了以往單純放療的現狀,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