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醫學博士 心臟科專科醫生 劉柱柏教授

76歲的李女士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亦有輕度的冠心病。

有一天早上,她突然左邊手腳不能活動,嘴角下垂。送院後,經電腦掃描證實為「中腦血管栓塞」,栓塞處附近有一大面積的腦細胞梗死。同時,心電圖發現有「心房震顫」(簡稱房顫)。經與腦科醫生會診後,斷定她的中風是因房顫所致。據文獻的記載,有百分之二十的中風病例,是由房顫引起,這種情況事前不易被發現,直至發生中風才被察覺。所以,房顫就是中風的「黑手」。

何讀「心房震顫」呢?即心房跳動紊亂,每分鐘超過350次或以上(見右圖)。

引致房顫的原因包括血壓高、心瓣膜病、甲狀腺失調、冠心病和心臟衰弱等。若房顫持續,心房會擴大,血液流動變慢,容易形成血凝塊。若此類血凝塊隨血流游走至腦血管、會造成栓塞性中風。不説不知,因二尖心瓣膜病引起的房顫,中風的機會較正常人多17倍。


心電圖顯示心房纖維顫動

風險評分逾1分 易患房顫中風

哪類人容易有「房顫中風」呢?原來有數可計的。根據歐洲心臟學會在2012年的指引,中風的危機可以用CHA,DS,VAS來計算分數;C-心臟衰弱(1分),H-血壓高(1分),A2-75歲或以上(2分),D-糖尿(1分),S2-有中風史(2分),V-血管疾病(1分),A-65歲或以上(1分),Sc-女性(1分)。當分數超過1分時,即是「房顫中風」機會高,需要考慮服食抗凝血藥。 服食抗凝血藥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李女士情緒穩定後,我替她皮下注射稀血藥及處方服食抗凝血藥「華法令」(Warfarin)。服食「華法令」的病人,要定時檢查血液的「凝血指數」(INR),指數應被控制在2-3之間。

蔬菜抗凝血藥相衝?

李女士在覆診時被發現凝血指數不太理想,只達要求的一半。了解她的生活狀況,得知她喜歡吃大量蔬菜,尤喜「打邊爐」( 廣東話: 吃火鍋)。蔬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K,可幫助血液凝固。而「華法令」是一種對抗維他命K的藥物,大量蔬菜中和了「華法令」的藥效。我建議李女士每日應吃穩定分量的蔬菜,才能調校好「華法令」的分量。在她中風6個月後,我將她服用的「華法令」改為較新的抗凝血藥,這藥的好處是與維他命K無直接關係,不會與食物或其他藥物出現太多的「衝撞」。 很多「房顫中風」的病人,事前是沒有任何病徵。如何將中風的「幕後黑手」找出來,給予適當的治療,是現今醫學研究的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