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 李進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大腸癌(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據統計,大腸癌的發病率在我國所有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3位,而且其上升趨勢明顯,升速約為每年4.2%,遠超2%的國際水準。有統計顯示,在我國,約每5分鐘就有1人死於大腸癌。

我國大腸癌早期診斷率:不足10%

與西方國家相比較,我國還沒有將大腸癌檢查納入常規性檢查,而美國已經做到了,普通人是50歲開始,高危人群45歲開始,每5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在美國,近年來大腸癌發病率逐漸下降,這是因為他們注意到,雖然人們的飲食習慣難以改變,但早期檢查可以將癌變扼殺在萌芽狀態,這對於早期發現大腸癌很重要。目前,在美國1期(早期)大腸癌診斷率高達25%。在中國,大腸癌的早期診斷率不足10%。

大腸癌的自然病史較長,從癌前病變發展到浸潤性腫瘤需要10~15年,這對普查和篩查發現早期病變提供了機會。由於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特異症狀,一旦出現明顯症狀,往往已到中晚期。因此,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以便能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治療,阻止向癌症發展。臨床證實,這些早期大腸癌患者經過手術治療,治癒率可高達90%以上。

治療晚期大腸癌:療效差、費用高

中國和美國在治療大腸癌的原則上沒有差異。目前,大腸癌的治療還是以手術為主,手術是根治大腸癌的主要方法。特別是早期大腸癌,手術根治機會還是比較大的。我們提倡早期發現、早期手術治療。在美國,大腸癌Ⅳ期(晚期)患者不到20%;在我國,晚期大腸癌患者比例超過30%,甚至達到40%。晚期大腸癌治療效果很差,容易復發,死亡率高。

手術後,中國大多數大腸癌患者發現時已經比較晚,手術後特別是Ⅲ期(中晚期)患者,相對來說,復發率比較高。在臨床上,約有50%的患者需要做化療,還有約50%的患者需要做姑息化療和姑息放療。化療和放療不僅增加醫療費用,而且有一定副作用,患者可出現周身疲乏無力、精神萎靡,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者紅細胞、血色素下降,以及噁心、嘔吐等,影響治療依從性。

多學科治療:長期存活率提高

在美國,由於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比例較高,已有60%的美國大腸癌患者是長期存活或者治癒的;而在中國,由於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比例較低,長期存活或者治癒的大腸癌患者可能還不到30%。可見,兩國的差距還是很大的。當然,隨著化療、放療、生物靶向藥物等多種治療手段的開展,中國大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有明顯提高。21世紀90年代,中國大腸癌患者基本只接受單純的手術治療,5年生存率僅40%~50%。隨著多學科綜合治療的開展,這一比例已經達到60%~65%。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生物治療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腫瘤化療質控中心主任,亞洲腫瘤分子靶向治療繼續教育委員會委員,國家腫瘤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協作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上海市醫學會腫瘤專業學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