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心病科副主任醫師   馮其茂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範圍的頭號健康殺手。我國約有3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有1100 萬人。2017年,我國冠脈支架植入手術量為75萬例,共植入支架112.5萬枚。現代醫學對冠心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冠脈支架植入術、冠脈搭橋術等,儘管已取得較大進步,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部份患者臨床症狀未得到有效緩解,包括胸悶、不同程度胸痛、心悸、氣短、疲倦乏力等;冠狀動脈仍有不同程度狹窄,或支架內再狹窄;部份患者生活品質及遠期生存率並沒有很大改善。面對這些問題,中醫藥在冠心病防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最好的治療是預防

唐代醫家孫思邈言:“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意思是上等的醫生治療未來可能發生的疾病,中等的醫生治療即將發生的疾病,下等的醫生治療已經發生的疾病。結合冠心病防治,中醫“治未病”的精髓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1.未病先防

冠心病的病因包括飲食不節、嗜煙酒、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等。在疾病早期,中醫可通過調理飲食、情志、睡眠等,使人體臟腑、陰陽、氣血保持平和,積極預防冠心病的發生。此即“未病先防”。

2.欲病救萌

很多患者臨床症狀輕微,但是檢查可見頸部動脈或下肢動脈有不同程度斑塊,CT或造影檢查證實冠狀動脈有斑塊或輕、中度狹窄。此時,可以通過中醫針對氣血痰瘀的治療,阻止斑塊進一步發展或使其消退,做到“欲病救萌”。

3.已病防變

有些患者雖已被確診為冠心病,但是病情穩定,胸悶、胸痛、心悸、氣短等症狀輕微或經服藥能緩解,屬於穩定型心絞痛,此時可以通過中醫個體化辨證治療,阻止其進一步發展為不穩定型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達到“已病防變”。

4.愈後防複

冠心病患者出院後或支架植入術、搭橋術後,可通過中醫調理身體,增強體質,防止復發,以達到“愈後防複”。中醫認為,疾病初愈後,雖無臨床症狀,但此時邪氣未盡,正氣未複,氣血未定,陰陽未平,通過培補正氣,調理臟腑,驅逐餘邪,可使人體陰陽、氣血恢復調和狀態。

綜合考慮,整體調治

●治心兼顧五臟六腑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五臟六腑之間存在相生相剋關係,治療冠心病應根據患者的症狀、病機不同,兼顧其他臟腑,進行綜合調理。比如:合併焦慮、失眠、心煩者,宜心、肝同治;合併疲倦、乏力、氣短、納差者,宜心、脾同治;合併夜尿多、怕冷、腰酸、腿腳無力者,宜心腎同治;合併眼花、耳鳴、潮熱、盜汗者,宜心、肝、腎同治;等等。

●治心考慮天地自然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健康也會受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中醫學一直提倡,養生保健應順應四時,起居有常、飲食有節、不妄作勞。臨床經常見到冠心病患者在天氣大冷、大熱時發病,暴飲暴食後加重,工作家庭不順心、壓力過大、作息不規律後病情反復。治療冠心病時要考慮上述因素,或藥物干預,或精神開導,或健康宣教。中醫防治冠心病,始終將患者看作一個整體。因此,許多患者不僅冠心病本身得到了改善,其他症狀也有所緩解,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專家介紹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心病科副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傳承博士後,師承海派名醫嚴世芸教授。擅長中醫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壓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耳鳴、失眠、焦慮、汗症、虛證等內科雜病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