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學心理科教授 季建林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受到挫折,並因此心情不好。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患了抑鬱症呢?實際上,抑鬱症是一種精神障礙,屬於疾病的一種。凡是疾病,就有相應的診斷標準。
診斷抑鬱症時,醫生主要看症狀及持續時間、嚴重程度,同時要排除其他疾病。
抑鬱症應出現以下症狀中5項以上,且第1項和第2項須滿足至少一條:
1. 幾乎每天或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心情低落。這既可以是患者自己感覺到的,如感到悲傷、空虛、無望,也可以是他人觀察到。兒童和青少年可能表現為特別容易生氣、發脾氣。
2. 幾乎每天或每天的大部分時間,對於所有或幾乎所有活動的興趣或愉悅感明顯減少。患者可能會說:自己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以前喜歡做的事情也不想做了,開心不起來了。家屬可能會發現患者活動明顯減少,對以前的愛好都提不起興趣,也不願意社交,總是獨自發呆。
3. 在沒有節食的情況下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如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原體重的5%),或幾乎每天食慾都減退或增強。
4.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過多。
5. 幾乎每天都感到煩躁甚至“抓狂”,或變得很遲鈍,家人朋友也可以明顯看到患者有異常表現,如坐立不安、反應很遲鈍,和以前判若兩人等。
6. 幾乎每天都疲勞或精力不足,特別容易感到累、沒力氣。
7. 幾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無價值,或過分地感到內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感覺自己拖累了家人。
8. 幾乎每天都存在思考能力減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現象,反應遲鈍,做事猶豫不決。
9. 反覆出現想死的想法(不僅僅是恐懼死亡),反覆出現沒有具體計畫的自殺意念,有某種自殺企圖,或有某種實施自殺的特定計劃。
這些症狀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痛苦,對社交、工作、學習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且不能直接歸因於某種軀體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或某種藥物、化學品等。
由此可見,抑鬱症不僅僅是心情不好或生活中受了挫折,更多的是意味著心理和生理調節功能紊亂,導致一系列心理和軀體的症狀,且這些症狀持續存在兩週以上,對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特別提醒: 心理自測並不能診斷疾病
目前,網路上有很多心理自測量表。這些心理測試,有的是純粹趣味性的心理測試,有的則屬於目前常用的症狀篩查自評量表。前者只是一種心理測試遊戲,後者可用於篩查抑鬱、焦慮和強迫等症狀。一個人心情不好時,使用量表測出有抑鬱傾向時,並不意味著患了抑鬱症;如果要確診,需要去正規醫院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診,請醫生幫助明確診斷。
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遭受挫折,也很難避免陷入糟糕的境遇。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心情難免低落,甚至持續一段時間。但這種情況並不一定是抑鬱症,尤其是年輕人。我們要合理看待現狀,通過自我調整走出困境。
首先,要相信心理的傷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癒合。當人的身體出現傷口,可以動用自身的力量癒合。事實上,人的心理同樣具有強大的修復和自愈能力。海明威曾說過: “那些傷害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強大。” 當我們直面困難,度過難熬的這段時間後,我們的抗挫能力會大大提高。
其次,不能消極對待挫折。有的人為了排解鬱悶,會選擇沉迷於網路,甚至酗酒,結果越陷越深,形成惡性循環。勇敢正視自己現在的生活,積極行動,尋求改變,靠自己的努力一點點改變自己的境遇,才能真正讓自己開心起來。
最後,要懂得 “滿足” ,常回顧一些生活中正面的事,讓自己心平氣和地面對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想一想,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容易”的,生活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學心理科教授。主要從事綜合醫院精神衛生、認知行為治療與危機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