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 喬穎
停藥前應搞清兩個問題
隨著抑鬱症發病率的增高和社會對疾病認知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納 “抑鬱症以藥物治療為主” 的觀念,而患者最大的疑慮也由 “我要不要吃藥” 轉變為 “我什麼時候能停藥” 。臨床實踐證明,患者停藥前一定要搞清兩個問題。
1. 治療是否成功?
治療成功是停藥的前提。治療成功的狀態是什麼呢?簡單講,就是經過規範治療,患者的症狀完全消失,生活恢復常態。
2. 有無復發風險?
有復發風險者是抑鬱症的“高危人群”。抑鬱症復發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發病年齡早、合併焦慮等精神障礙或軀體疾病、有家族史、持續存在心理應激、慢性失眠、殘留症狀持續存在和負性的認知觀念等。如果患者存在多個危險因素,抑鬱症復發風險會明顯增加,停藥更要謹慎。
抑鬱症治療需要三個階段
抑鬱症是一種高復發性疾病,目前宣導全病程治療,分為三個階段。
1)急性期治療:目的主要在於消除症狀,需持續1~3個月;
2)鞏固期治療:目的是防止症狀複燃,至少需4~6個月;維持期治療:目的是預防復發。
3)維持治療應持續多久:
目前有關維持治療時間的長短尚未達成共識。多數學者認為,首次抑鬱發作且經藥物治療獲得臨床緩解的患者,藥物的維持治療需6個月~1年;若為第2次發作,建議維持治療3~5年;若為第3次發作,則應長程治療,甚至終身治療。在臨床實踐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起病年齡、病情嚴重程度、自殺風險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確定適合的維持治療時間。在病情穩定的前提下,可緩慢減藥直至停藥,但應密切監測復發的早期徵象,一旦發現苗頭,要迅速恢復原有治療。
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早停藥
雖然患者的情況不同、抑鬱症藥物治療的時間不同,但病程的自然演變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抑鬱發作次數越少,復發概率越小,藥物治療緩解後停藥的可能性越大,停藥時間也越早。所以,對抑鬱症患者來說,早發現、早治療、徹底治療十分重要。
抑鬱症停藥有 “技巧”
首先,停藥時要避開抑鬱症容易復發的季節,如秋冬季。其次,不要突然停藥,不少抗抑鬱藥突然停用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失眠、焦慮等 “撤藥反應” 。再次,停藥時間要避開容易引起重大壓力的事件,如考試、升學、婚嫁、買房等。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停藥一定要在正規醫院的醫生指導下進行,切不可自行減藥和停藥,否則很可能前功盡棄,並且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去治療,得不償失。
特別提醒
* 停藥後2個月復發風險比較高,要密切觀察情緒、睡眠等情況。
* 社會支持,心理治療、運動等可減少復發風險。
專家介紹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擅長各類精神障礙的早期干預和診療,尤其是女性心理問題、雙相障礙、抑鬱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慢性酒依賴的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