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  薛冠華

頸動脈斑塊是多重危險因素導致頸動脈血管壁損傷後,血液中的有形成份聚集形成的團塊狀結構,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斑塊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長期吸煙、酗酒等,都是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

根據是否出現相應的腦缺血症狀,頸動脈斑塊可分為有症狀性和無症狀性兩類。

有症狀性頸動脈斑塊可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和缺血性腦卒中兩種情況。

前者表現為一過性單側肢體感覺、運動障礙、單眼失明或失語等,一般僅持續數分鐘,發病後24小時內可恢復,影像學檢查無局灶性病變。

後者表現為一側肢體感覺和(或)運動障礙、失語,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查體可有相應神經系統定位體徵,影像學檢查可見局灶性病變。

大多數無症狀性頸動脈斑塊患者無任何神經系統症狀,或僅有一些非特異性表現,如頭暈、頭痛、暈厥等。

專家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擅長血管疾病的微創治療,靜脈功能不全及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足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