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實用肝臟病雜誌》總編輯  范建高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與能量過剩和代謝功能障礙密切相關的脂肪肝已成為我國最常見的肝臟疾病,其與血脂異常、高血糖、高血壓相互影響,共同促進肝硬化、腎臟病、心血管病及惡性腫瘤的發病。節制飲食、增加運動、修正不良行為是治療脂肪肝及其並存的代謝功能障礙和相關疾病最為重要的措施。

合併超重和肥胖的脂肪肝患者通過飲食治療減重越多,健康獲益越大。1年內減重3%~5%,可逆轉單純由營養過剩導致的脂肪肝; 減重7%~10%,可緩解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炎;減重10%以上,甚至能逆轉纖維化,並使血脂、血糖、血壓、轉氨酶水平恢復正常。近期體重增加的“瘦型”脂肪肝患者,往往存在腹型肥胖或肌少症性肥胖,也要適當減重。

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患者必須堅持“能量赤字”的飲食治療。無論是低碳飲食、低脂飲食,還是間斷性禁食、地中海飲食,都有助於減輕體重。每天減少500~1000千卡(1千卡≈4.186千焦)能量攝入,堅持半年以上,就能減少肝脂肪含量並降低血清轉氨酶水平。

攝入富含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的食物,以及精製碳水化合物、含糖飲料、深加工食品等能量密集食品,與患肥胖和脂肪肝相關,而攝入新鮮水果、綠色蔬菜、全穀物、富含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可降低這些疾病的發生風險,故患者應在控制能量攝入的基礎上,調整飲食結構。此外,平時還應多飲水,控制鈉(鹽)攝入量,並避免吸煙、飲酒、不規則進食(不吃早餐、常吃夜宵、喜吃零食)、熬夜、久坐少動等。

專家介紹

《大眾醫學》編委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慢病管理分會主任委員,《實用肝臟病雜誌》總編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脂肪肝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