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先生問詢:肝臟有病時醫生首先開出血液化驗單檢查肝功能,請教這一些指標的意義,如何讀懂報告?
陳醫生回復:肝臟疾病分兩種類型:一類為有傳染性的病毒性肝炎,就是比較常見的由病毒傳染的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其中特別是乙肝發病比較多;另外一類為非病毒性肝病,沒有傳染性,常見有酒精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原發性肝癌等。
肝臟疾病的血液檢查有二類
肝臟有病時的血液化驗也有二類:一類是病毒和免疫學檢查,專為傳染性肝病的可能患者,分清病因和確定病期所用;另外一類是肝功能檢查,目的是為了評估兩類肝病導致肝臟各種功能的損傷及其嚴重程度,對於肝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後意義重大。
肝功能的血液檢查項目繁多。下面從肝病導致肝臟三方面的功能損傷,舉幾個常規性項目,作簡要介紹。
肝功能損害的指標之一:雜誌查閱肝細胞受損
肝細胞是肝臟內一個一個化工廠,肝細胞的受損使得其細胞膜通透性增加。
穀丙轉氨酶(ALT)在肝細胞的細胞漿內,而穀草轉氨酶(AST)在肝細胞的線粒體內。如果肝細胞受損較輕,只有胞漿內的ALT滲入血中;如果肝臟急性病變使得肝細胞受損較重,則同時線粒體內的AST也會滲入血中。
必須指出,心肌細胞中也有大量AST。
穀丙轉氨酶(ALT)和穀草轉氨酶(AST)是檢測肝功能最常用的指標。我們對於這二個指標應有下面的認識:
● 僅僅只有AST升高,不能確定是肝細胞損害,也有可能心肌損害所致;
● 僅僅只有ALT升高,提示肝臟損害輕微;
● 如果AST和ALT雙雙升高明顯,則提示肝臟受到損傷;但是轉氨酶的增高程度並不一定反映肝臟的損傷程度;
肝功能損害的指標之二:肝臟合成蛋白質能力受損
肝臟有個至關重要的功能:合成人體所需的一些蛋白質。如果受損嚴重,蛋白的合成能力就會下降,血中一些蛋白質的量會發生改變。
● 白蛋白(ALB):這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由肝臟合成。肝細胞受損會造成白蛋白合成減少。當然,引起血液中白蛋白減少的原因不僅僅與肝臟有關,如果腎臟受損,血液中的白蛋白通過尿液排出,或者營養不良,生產白蛋白的原料會缺乏。
● 球蛋白(GLO):人體免疫器官產生,當患有各種急、慢性傳染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時,血液內球蛋白會明顯增加。
● 白蛋白與球蛋白之比(A/G):這是評估肝臟合成蛋白功能的重要指標,白球比值偏低的原因有三個:
1. 因白蛋白減少導致比值偏低:常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導致肝損害的疾病;患腎病綜合症等疾病時白蛋白被大量排出體外,也會引起白球比偏低;
2. 因球蛋白增多導致比值偏低:常見於機體感染病毒;
3.白蛋白減少而且球蛋白增多導致比值偏低:有可能是感染肝炎病毒,而且病毒對肝細胞造成明顯損害。
肝功能損害的指標之三:肝臟膽紅素代謝和分泌功能受損
人體紅細胞死亡破裂後會釋放出間接膽紅素(I-BIL),由肝臟轉化為直接膽紅素(D-BIL),組成膽汁,排入膽道,後經大便排出。間接膽紅素與直接膽紅素之和就是總膽紅素(T-BIL)。
● 間接膽紅素(I-BIL):如間接膽紅素升高,可能由於:
1. 血液問題:紅細胞大量壞死,產生過多間接膽紅素,肝臟來不及處理,表現出黃疸症狀,稱為溶血性黃疸 ,多由敗血症、溶血性貧血等引起;
2. 肝臟受損:無法將間接膽紅素轉化為直接膽紅素,導致血液內間接膽紅素堆積,稱為肝細胞性黃疸。
● 直接膽紅素(D-BIL):直接膽紅素因為膽道阻塞無法正常排出,只能回流至血液,導致血液中直接膽紅素升高,引起梗阻性黃疸。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