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 任正剛

在惡性腫瘤中,肝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每年發病超過70萬,其中超過半數發生在中國。肝癌的死亡率接近發病率,因此,肝癌是一種惡性程度高、預後差的惡性腫瘤。

20年內防治肝炎,仍是抗癌首要

在我國男性中,肝癌已經成為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之一。目前認為,降低肝癌發病率,改善肝癌預後的重要措施是防治肝炎,早期發現肝癌。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肝炎(肝硬化)、黃麴黴毒素、水污染、嗜酒、肥胖及糖尿病等。其中,肝炎是造成肝癌的最主要原因。肝炎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其中甲型、戊型肝炎和肝癌關係不大,丁型肝炎是伴隨乙型肝炎的感染而感染的,因此,防治乙型、丙型肝炎是降低肝癌發病率的主要措施。

在我國,超過80%的肝癌的發生和乙型肝炎有關,約3%~5%的肝癌和丙型肝炎有關。因此,當前防治乙型肝炎對降低肝癌發病率有重要意義。乙肝疫苗的廣泛應用,已經降低了乙型肝炎的發病率,因此,預計在10~20年後,和乙型肝炎有關的肝癌發病率會有明顯下降。由於我國乙型肝炎人群基數較大,當前乙型肝炎有關的肝癌仍然發病率很高。對於已經患乙型肝炎的病人而言,正確治療肝炎是降低肝癌發病率的有效措施,目前已經有非常有效的治療乙肝藥物,如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及時合理的應用這些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發展為肝硬化、進一步發生肝癌的風險。

定期體檢、及早發現,治療效果佳

三類人群:半年體檢一次

一般而言,肝癌高危人群必須在還沒有症狀時進行檢查,才能發現早期肝癌,才能接受根治性治療,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遺憾的是,早期肝癌沒有症狀,需要在“貌似健康”的人群中定期檢查。這些人群是指肝癌的高危人群。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為:

1)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人和肝炎病毒攜帶者;

2)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病人;

3)有肝癌家族史者。

這些病人應該定期檢查,主要檢查甲胎蛋白(AFP)和B超, 如果有肝硬化,也可定期進行CT或磁共振檢查。一般每年檢查2次。國內、外研究發現,3個月檢查一次與6個月檢查一次,其發現早期肝癌的效果類似,但12個月檢查一次,發現早期肝癌的效果明顯下降。因此,最佳檢查間隔時間是6個月一次。

早發現肝癌:可接受根治性治療

如果被診斷為肝癌,應該積極治療。目前治療肝癌的方法多種,包括手術切除、局部消融、肝動脈栓塞化療、放射治療、系統性藥物治療等。其中,手術切除和局部消融是具有根治性治療效果的方法,在嚴格掌握適應征的情況下,術後5年生存率可超過50%,應該說,治療效果比較好。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肝癌病人都能夠接受這些根治性治療方法。實際上,就診時只有不到30%的肝癌病人能接受根治性的治療措施,大多數肝癌已經處於晚期,預後很差,死亡率接近發病率。

總之,經過多年來的科學研究及臨床實踐,肝癌的診斷和治療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現代化的影像學技術已經能夠發現1釐米的早期肝癌,這些早期肝癌病人有可能獲得臨床治癒。因此,積極預防和治療肝炎,降低肝癌發病率;定期隨訪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可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為什麼肝癌預後如此差?

肝癌預後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發病隱匿,早期多無症狀,一但出現症狀,則往往已經是晚期。晚期肝癌由於腫瘤體積較大,侵犯正常的肝組織,造成肝功能損害,且多數晚期肝癌已經侵犯血管,或者已經發生肺、骨等部位轉移。因此,晚期肝癌缺乏有效治療方法,即使積極治療,生存期也非常有限;二是肝癌大多發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基礎上,特別是有些病人肝硬化已經很嚴重,即使發現時肝癌很小,但因為嚴重肝硬化的原因,肝功能已經處於失代償狀態,無法針對肝癌進行切除或其他抗腫瘤治療,這也是造成肝癌預後差的重要原因。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肝腫瘤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腫瘤內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理事,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中華醫學會腫瘤分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腫瘤專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肝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主要從事肝癌的非手術治療和肝癌復發的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