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院長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疫情應對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

我國傳染病防控依法實施分類管理 動態調整

目前我國法定傳染病共有四十種,其中甲類傳染病2種,乙類傳染病27種,丙類傳染病11種。

甲類傳染病  包括鼠疫、霍亂。此類傳染病發生後,報告疫情的時間限制,對病人、病原攜帶者的隔離、治療方式以及對疫點、疫區的處理等均強制執行。

乙類傳染病  包括新冠、非典、愛滋病、病毒性肝炎等,要求採取嚴格的管控措施。

丙類傳染病  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分類管理一直是我國傳染病防控的策略,一直實行動態調整,依法科學管理一直是我國應對傳染病的基本原則。具體將一種傳染病劃定為法定或者不列為法定傳染病,列為哪類法定傳染病,是綜合考慮病原體特性、疾病特徵、傳播速度和範圍、對生命健康的危害、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人群免疫力、衛生系統的防控救治能力等因素而做出的決策,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傳染病的分類就會做出相應的調整,相應的防控策略和措施也會相應地優化調整。

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條件已經具備

新冠這個疾病在早期發現的時候,我們對它並不是太瞭解,不論是病毒的特性,還是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徵,包括對生命對健康的危害等等,再加上我們還不完全具備有效的抵抗能力,比如我們人群的免疫力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它來勢洶洶、突如其來,所以國家把它定為乙類傳染病,實行甲類管理是非常正確的,而且實踐也證明這種乙類甲管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現在我們一些關鍵的一些情況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同時為了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更好地聚焦重點的防控領域和措施,更加科學地進行疫情防控,所以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條件已經具備。

調整為乙類乙管不是放任不管

首先,這種調整是一種依法科學有序的動態調整,不是完全放開不管,調整目的是更精準更科學地防控疫情,更有效地利用相關的資源平衡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在決定某一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調整,包括這次將傳染病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始終秉承的一個理念,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個是沒有變的,所以大家不能把它理解為從“乙類甲管”變成“乙類乙管”,是放任不管了。

當然在調整為乙類管理後,在感染者與密接人員隔離、疫區封鎖、交通衛生檢疫等防控措施上都會做出相應的調整。疫情發生三年來,我們一直在、現在也正在針對這些風險積極準備,保障調整的平穩過渡。

堅定信心,共同抗疫

要堅定信心,最大可能來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身體安全,所以信心是特別重要的。從國內的情況來看,我們有些地方已經或者正在渡過我們第一波的最高峰的衝擊,並沒有出現大家比較害怕的大面積重症死亡這種情況,這就告訴我們要有信心。

現在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中國的老百姓正在和我們的政府和我們的部門一道在共同抗疫,來對抗疫情的上升、播散。另外,我想第一波的短時間內的這種傳播,我們還是要在科學上要注重加強疾病的監測,要看它的變異的情況,我們還是要繼續加強。

(摘自總台央視記者對梁萬年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