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科主任醫師    吳小華

HPV(人乳頭瘤病毒)是一類專門感染人類皮膚和黏膜的病毒,根據HPV與癌症發病的關係,HPV可分為高危型(HPV16/18等)和低危型(HPV6/11等)。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原位腺癌)的發生與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密不可分,幾乎所有宮頸癌發病均與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有關。

研究證實,如果女性感染了高危型HPV,其發生宮頸癌的相對危險性是未感染者的250倍。由此可見,高危型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宮頸癌也是迄今為止唯一明確病因的癌症。如果沒有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幾乎不會發生宮頸癌。然而,感染高危型HPV後,一定會患宮頸癌嗎?

HPV陽性:不等於患上宮頸癌

大多數女性在得知自己感染上HPV後,都感到非常恐慌,認為感染了HPV(HPV陽性),便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以後肯定會發展成宮頸癌,希望盡快治療。儘管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發生離不開HPV感染,但絕大多數高危型HPV感染並不會引起臨床病變,感染可在2年內由機體免疫功能自發清除。

研究顯示,有50%~80%的女性在一生的某個時間段會發生HPV感染,僅極少部分女性會演變為持續感染,進而從低級別病變(宮頸上皮內瘤變Ⅰ級,CIN1)到高級別病變(宮頸上皮內瘤變Ⅱ/Ⅲ級,及原位腺癌)再發展到宮頸癌。在這個過程中,70%~90%的低級別病變會自發消退,而宮頸上皮內瘤變Ⅱ級和Ⅲ級病變進展為浸潤癌的概率分別為57%和70%。因此,高危型HPV陽性者不等於患上宮頸癌,不必恐慌、焦慮,但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細胞學異常:需要積極診治

目前,細胞學檢查仍然為宮頸癌篩查最重要的方法,HPV檢測是細胞學的有效補充。因為HPV在年輕女性中的感染率較高,且大部分為一過性感染,所以不建議年齡小於30歲的女性進行HPV檢測。在細胞學檢測不能明確有無宮頸病變的女性中,可以行宮頸高危型HPV檢測,以進一步明確是否需要進行陰道鏡檢查,及確定宮頸細胞學篩查頻率。若細胞學不明確,而高危型HPV檢測陽性者,需在12個月內複查HPV檢測及宮頸細胞學檢查,如仍有異常需行陰道鏡檢測。

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HPV檢測方法稱為HC2CIN2-3的HPV檢測,這種方法針對的是13種高危型HPV,雖然不能區分具體HPV亞型,但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迄今為止,尚無有效治療HPV感染的方法,因此目前認為,只有高級別病變,即宮頸上皮內瘤變Ⅱ/Ⅲ級才被認為是真正的宮頸癌癌前病變,需要採用手術、鐳射等方法積極治療;而低級別病變,如宮頸上皮內瘤變Ⅰ級,大部分會自發消退,一般建議密切觀察,不做特殊處理。

西方國家最新宮頸篩查指南推薦:細胞學篩查從21歲或開始有性生活後3年開始,21歲到65歲的女性,細胞學正常者,每3年接受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30歲到65歲女性,宮頸細胞學檢查與HPV檢測正常者,可將篩查時間延長至5年。既往有宮頸病變的女性,可根據醫生建議,選擇更為密切的監測方式。

預防感染:接種HPV疫苗

儘管絕大多數HPV感染會被機體自發清除,並獲得對同一型HPV病毒的免疫力,但個體的免疫力持續時間尚不明確,因此,女性一生中始終面臨再次感染或感染其他型別高危HPV的可能。因此,即使經過隨訪HPV轉陰,但仍需定期接受宮頸篩查,以預防宮頸癌發生。目前,預防HPV感染的主要方法為接種HPV疫苗。HPV16/18的預防性疫苗被證實能夠有效地預防HPV16/18感染和由此引起的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發生。市售的兩種疫苗,目前已在100餘個國家和地區批准投入使用,但在我國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目前HPV預防性疫苗主要接種人群為11~12歲兒童和部份未有性生活的女性,而對曾有HPV感染者無預防保護作用。而且,目前的疫苗對除HPV16/18型以外的高危型HPV感染無明顯的預防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HPV的病毒顆粒很小,甚至能通過避孕套的微小間隙,因此,目前的避孕套雖然可以預防絕大多數的性傳播疾病,如淋病、梅毒、愛滋病等,但對HPV的預防作用較差,尚不能作為預防HPV感染的主要方法。

總之,只有持續性的HPV感染才會發展成為宮頸癌癌前病變,而從宮頸癌癌前病變發展成宮頸癌,一般要經過約10年的時間。因此,HPV陽性者不要太過焦慮,只要定期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宮頸病變。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旦高危型HPV感染檢測陽性者,宮頸細胞學檢查異常,要積極治療並縮短宮頸篩查的間隔,如此,才可以遠離宮頸癌威脅,維護身體健康。

珍惜生命,遠離不潔性生活!

研究表明,過早的性行為、多個性伴侶、性傳播疾病史、吸煙、口服避孕藥、免疫抑制疾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均與HPV感染及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發病有關。男性的性伴侶在HPV感染傳播中起重要作用,證據表明,男性陰莖鱗癌的伴侶,其宮頸癌發病率明顯增高。因此,大家要潔身自愛,遠離不潔性生活,同時積極治療慢性炎症,並保持機體的免疫狀態。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美國癌症研究會會員,國際婦癌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