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 葛均波

近30年來,以動脈粥樣硬化為基礎的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威脅我國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頭號殺手”。研究發現,吸煙、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導致我國心腦血管病高發的四大危險因素。其中,血脂升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由於血脂升高本身沒有任何症狀,患者需要去醫院化驗才能知曉,且其導致的病變(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故非常容易被忽視。同時,由於人們對高脂血症的危害認識不足,故未給予其足夠重視,許多患者明明知道自己患有高脂血症,卻遲遲不願意用藥;有些患者在用藥一段時間後,因為害怕藥物的副作用而擅自停藥。
在我國,高脂血症不僅知曉率低,治療率和控制率也很低。若不及時採取措施,我國將重蹈西方國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心腦血管病高發的覆轍。要遏制心腦血管病的高發勢頭,需要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媒體、醫務人員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定期查血脂,爭取“早發現”
通常所說的“血脂”指的是血漿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膽固醇中的各種成分分別代表不同的含義: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總膽固醇中的含量最多,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俗稱“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俗稱“好膽固醇”。
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患者,有高血脂家族史者,40歲以上的男性,絕經以後的女性,長年喝酒、吸煙、缺乏運動者等血脂異常易患人群,應養成定期(每年一次)檢查血脂的習慣,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降脂治療,需“雙管齊下”
由於高脂血症與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故調整飲食結構、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是治療的基礎。單純膽固醇升高、沒有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者,可以暫時不用藥,通過控制飲食、加強運動、戒煙等基礎措施進行治療。存在多種冠心病危險因素,或已經罹患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的高脂血症患者應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在醫生指導下接受藥物治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心腦血管病高危患者,尤其是發生過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以及接受過冠狀動脈介入或搭橋手術的患者,應接受更為積極的降脂治療。大量臨床證據表明,降膽固醇治療有抗炎、保護血管內皮功能、穩定斑塊等作用,可以減少冠心病事件的發生。

降脂目標,“因人而異”
中國《血脂異常防治建議》中規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降膽固醇治療的主要目標。通常,醫生會評估患者的心血管病風險,制定個體化的降脂目標。

降脂目標對照表

心血管病危險分層 降脂目標
低危組:無冠心病及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無高血壓且僅有2種以下冠心病危險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4.14毫摩/升(160毫克/分升)
中危組:無冠心病及其它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有高血壓或合併3種以上冠心病危險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37毫摩/升(130毫克/分升)
高危組:有冠心病或等同危險(如糖尿病或其他部位動脈粥樣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2.0毫摩/升(80毫克/分升)
極高危組:有多個主要危險因素(尤其是糖尿病)、危險因素控制不良(尤其是不能戒煙)、具有代謝綜合征或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表現 LDL-C目標值應降低到1.8毫摩/升(70毫克/分升)

  注: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40歲以上男性、絕經後女性、超重和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

專家介紹
葛均波  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長期致力於冠狀動脈疾病診療策略的優化與技術革新,在血管內超聲技術、新型冠脈支架研發、複雜疑難冠脈疾病介入策略、冠脈疾病細胞治療等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