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護理部主任護師  周如女

以老年人居多的腦卒中、帕金森病、骨折、癱瘓、臨終狀態或疾病康復期等患者,無法下床活動,需要長期臥床或短期制動。不少長期臥床者活動受限,不能自主翻身,不僅嚴重影響肢體活動能力,還容易出現尿路感染、便秘、墜積性肺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併發症。臥床體位不合理還會造成關節和軟組織腫脹、攣縮、脫位,以及皮膚損害,導致足下垂、膝關節畸形、肩關節或髖關節脫位、壓瘡等。保持合理的體位可幫助臥床患者維持良好的血液迴圈,改善肢體運動功能,減少併發症,有利於後期康復,提高生活品質。

1.仰臥位

仰臥位可改善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腦血流阻礙,降低血栓形成風險;促進腦出血恢復期患者的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緩解頸椎病患者的頸椎壓迫,使其更舒適。

患者處於仰臥位時,可在其肩關節、骨盆、膝關節和下肢處各放置1個軟枕,以防止肩關節後縮、骨盆後傾、伸肌痙攣和下肢外展,保持上肢伸展,膝關節輕度屈曲。

2.去枕平臥位

神志不清的患者應採取去枕平臥位,以防止唾液、痰或嘔吐物等流入氣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取去枕平臥位時,應使患者頭偏向一側,雙臂放於身體兩側。可將枕頭橫放於頭頂與床頭之間,以防躁動不安者撞傷頭部。

3.側臥位

側臥位常與仰臥位交替,用於癱瘓、臨終等不能自行翻身,需要照護者協助變換體位的患者,以防止局部組織和皮膚因長期受壓而發生壓瘡。側臥位包括健側臥位(健側肢體在下,患側肢體在上)和患側臥位(患側肢體在下,健側肢體在上)。偏癱患者應採取健側臥位,可預防關節和肌肉痙攣等併發症,促進偏癱肢體的功能恢復。大咯血和化膿性中耳炎患者應採取患側臥位,以防止血凝塊阻塞支氣管引起呼吸困難,促進化膿性分泌物自然流出。

取側臥位時,先使仰臥的患者雙手交叉放在腹部,膝蓋微屈曲,照護者雙手分別托住患者的肩部和膝蓋,將其翻轉向照護者方向,然後將患者移向床中間,最後用墊枕等輔助工具協助其保持側臥位。取健側臥位者,可在軀幹前後方各放置1個軟枕,使其完全側臥,保持患側肩部和上肢充分前伸,肘關節伸展,下肢成自然的半屈曲位。取患側臥位者,頭部宜放置在與肩齊高的軟枕上並稍向前屈,後背以軟枕支撐,保持患側肩部充分前伸,上肢向外旋,肘關節伸展,下肢成自然的稍屈曲位。

特別提醒:協助偏癱患者翻身時,應先轉動頭頸部,再轉動肩膀、軀幹、腰及下肢。翻身時床邊要留有足夠的空間,以保證安全。取側臥位時,要確保患側肩膀有足夠支撐。協助脊髓損傷的患者翻身時,應始終保持脊椎的穩定性,使脊柱保持水準位置,做到軸線翻身。翻身次數不宜過多,翻身角度以45~60度為宜。翻身後要注意擺正患者的功能體位,可在足部墊硬枕,防止足下垂。

4.半坐臥位

半坐臥位適用於而呼吸困難的心肺疾病患者,有利於減輕膈肌對心肺組織的壓迫,改善呼吸狀況,使呼吸更加舒暢。急性左心衰患者採取半坐臥位,可減少回心血流量,減輕心臟負擔。有腹水或盆腔積液者採取半坐臥位,可促使滲出液流入盆腔,有利於限制炎症擴散。腹部手術或外傷患者採取半坐臥位,可減輕腹壁張力,促進傷口癒合。體質虛弱的患者或從長期臥床向站立過渡的患者,也可採取此體位,以避免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取半坐臥位時,如果有搖床,應先搖起床頭支架30~50度,再搖起膝下支架,使患者微微屈膝,並在足底放置軟枕。如果是普通床鋪,可以在床頭處放置背靠架或疊起的棉被,在患者膝下放軟枕。恢復平臥位時,應先放平膝部,再放平床頭。

5.俯臥位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不張等通氣不良的患者需要採取俯臥位元,以改善通氣情況。

俯臥時,患者兩臂屈曲放在頭部兩側,頭轉向一側,雙腿伸直,胸部、髖部及踝部各放置1個軟枕。

6.床上坐位

床上坐位適用於疾病恢復期患者,能有效促進肢體功能恢復,顯著提高生活品質。

患者處於床上坐位時,可在患者下背部放枕頭,使其頭部能自由活動,保持軀幹直立,髖關節屈曲90度,使重量均勻分佈於臀部。可協助患者將上肢放在一張調節桌上,並放置軟枕,以避免牽拉患肩或患手。

應用工具,協助保持合理體位

1.護理床:即搖床,包括手動和電動護理床,床的上下段均可升降,可協助患者保持多種體位。

2.墊枕;是臨床上使用最多的輔助工具,不同形狀的墊枕適用於身體不同部位:C形墊用於抬高頸部及背部;圓柱形墊或三角墊應用於背部,幫助身體保持側臥位;U形墊用於抬高四肢,預防前臂、腕、腿、足跟等部位壓傷;O形墊常充當坐墊、靠墊、俯臥位元頭墊、肢體局部墊等;枕狀墊用於墊腳或做抱枕、靠墊等;條形墊用做坐墊、靠墊、側臥墊等,具有可按照需求靈活變形的特點;工形墊用於兩腿之間的支撐,避免下肢疊放而導致壓瘡。

3.充氣床墊:體弱無力、肢體癱瘓或意識喪失等無法自主調整體位的患者,可酌情使用充氣床墊,避免壓瘡。

專家介紹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護理部主任護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急危重症片科護士長,上海市護理學會災害護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