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肝腫瘤外科教授  周 儉

原發於肝臟的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是肝細胞肝癌(以下簡稱“肝癌”)。每年,全世界新發肝癌的一半以上都在中國。在癌症死亡率排行榜上,肝癌名列男性第二、女性第六。在老百姓眼中,肝癌素有“癌中之王”的惡名。如何才能降低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當然是早發現!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每年治療近萬例肝癌病人,其中,早期小肝癌病人術後平均生存期更長,有近千人已超過10年,最長一例病人術後已健康生存54年。這充份說明,早發現肝癌,治療效果良好,生存品質顯著改善。

老一輩人都有經驗:一但肝區疼痛或是眼睛發黃,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不要耽擱。遺憾的是,如果肝區已經疼痛、眼睛已經發黃,肝癌已非早期,手術切除的可能性已經很小或已經沒有可能。那麼,早期肝癌有什麼症狀?沒有症狀!沒有症狀的肝癌才可能是早期肝癌,一但出現症狀,肝癌已非早期。換句話說,肝癌是靜悄悄地向人們襲來的。因此,只能在“貌似健康”的人群以及高危人群中進行篩查,才能發現早期肝癌,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乙肝病人:定期隨訪早發現

引起肝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有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約1.2億,慢性乙肝病人約3000萬。慢性乙肝感染可造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我國肝癌人群中,80%左右都伴有乙肝肝硬化。因此,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攜帶者應定期隨訪,早發現癌病跡象。

1.乙肝病人 乙肝病人應加強對肝臟的隨訪檢查。一方面是監測乙肝病情變化,另一方面是早期發現癌變。體檢雖然不能預防肝癌的發生,但可以早期發現和診斷肝癌,從而爭取到早期手術治療的機會。乙肝病人至少應該每半年進行一次防癌篩查。篩查內容包括肝臟功能、乙肝病毒檢測、肝臟影像學檢查(超聲波,或CT,或磁共振)、甲胎蛋白(AFP)。

2. 乙肝病毒攜帶者 鑒於我國有慢性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約1.2億,2011年,《中國癌症早診早治專案技術方案》推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初篩陽性者,可以將甲胎蛋白(AFP)聯合超聲檢查作為初篩方法。然後,根據檢查結果,再進行肝臟功能、乙肝病毒檢測以及肝臟影像學檢查以及早發現肝癌。

非乙肝病人:初篩為AFP+超聲檢查

除乙肝之外,丙型肝炎病毒、黃麴黴素、酒精性肝硬化、肥胖、吸煙等因素也是導致肝癌發生的主要因素。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隨著近年來中國環境災難事件(特別是飲水、空氣等污染)、食品安全問題(如重金屬毒大米、毒奶粉、激素抗生素速生養殖等)愈演愈烈,化學致癌物正日益成為我國肝癌發生的重要誘因。因此,具有上述危險因素的人群也應特別注意肝癌的篩查。此外,肝癌的發生還有較明顯的“家族聚集性”,有肝癌家族史的人也需要注意肝癌篩查。篩查依然採用甲胎蛋白(AFP)聯合超聲檢查,頻率建議每年至少一次,對於已有乙肝肝硬化的高危人群,建議每3~6個月篩查一次。目前認為,血清甲胎蛋白檢測與肝臟超聲檢查相結合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發現早期肝癌,而且經濟實用。

需要強調的是,AFP等腫瘤指標正常,並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因為在我國約有30%左右的肝癌病人AFP等腫瘤指標始終是正常的。但AFP 升高也並不等於就是肝癌,活動性肝病、肝硬化、妊娠等AFP均可升高。

右上腹肝區不適、疼痛 需及時就醫 早期肝癌沒有症狀,但如果出現下述症狀,需要提高警惕:右上腹肝區不適、疼痛,全身乏力、易疲勞,食欲減退,消瘦,可出現上腹包塊、腹脹、發熱、腹瀉等。中晚期嚴重者可出現黑便、腹水、黃疸、嘔血、內出血等。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肝臟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副所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國家衛計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上海市領軍人才,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秘書長。擅長各種肝腫瘤的診治和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