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別名國老、甜草、蜜草、粉草、美草、蕗草、棒草等。英文名Radix Glycyrrhizae。

來源: 為豆科植物烏拉爾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乾燥根。甘草屬植物在全球分佈有 29種 6 變種,其中我國產18 種3 變種。商品甘草中產於東北及內蒙古東北部者稱為東甘草;產於內蒙古西部、甘肅南部、青海東部、山西及陝西北部者稱為西甘草。一般認為內蒙古所產甘草的品質上乘。

入藥: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曬乾入藥即為生甘草。若將外皮削去入藥者稱為粉草。取甘草的尾部細小部分,用刀剁下入藥者稱為甘草梢。

炮製: 將甘草切片,加入蜂蜜,經炮製而成炙甘草。甘草的炮製方法尚有炒制、煨制、炭制、醋制、酒制、油制、薑制、膽汁制等。

成分: 甘草含各種化合物多達400餘種。主要藥效活性成份是三萜皂苷和黃酮類,例如甘草甜素即甘草酸或甘草次酸、甘草苷、異甘草苷等,甘草黃酮中光甘草定、甘草素、異甘草素、甘草查爾酮等。另含甘草多糖、甘草香豆素、異甘草香豆素等。其它如多種蛋白質、氨基酸、生物鹼、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功效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等。炙甘草長於補虛,生甘草長於解毒。

應用: 中醫常用甘草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或四肢攣急疼痛,驚癇,癰腫瘡毒等病症。研究發現甘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原、抗癌、解毒等多種藥理活性,對神經、內分泌、免疫、消化、呼吸、迴圈、泌尿、生殖等各系統可發揮廣泛的調節和保護作用。臨床報導甘草對農藥、砒毒、鉛毒、以及多種藥物和食物中毒有解毒作用。

複方: 中醫處方離不開甘草,自古有“十方九草”之說。甘草常在中藥複方中發揮輔佐治療和調和藥性等作用,可緩解諸如烏頭類、馬錢子、雷公藤等烈性中藥的毒性。後世譽其為國老。甘草也可在中藥複方中扮演主角,如甘麥大棗湯主治臟燥,症見失眠煩亂,精神恍惚,悲傷欲哭,不能自主,甚至言行失常者。又如炙甘草湯氣血陰陽並補,心肺脾腎同調,是治療心律不整,心悸氣短等病症的良方。但需注意甘草不宜與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食療 甘草是2012年國家主管部門公佈的86種藥食兩用中藥材之一。甘草也是常用的天然保健食品添加劑。甘草成分常被添加於飲料、啤酒、糖果、冰淇淋、點心、醬油、大豆蛋白製品等食品中;巧克力、口香糖和果脯蜜餞添加甘草甜素等既能增味留香,又有殺菌潔齒和消炎潤喉等功能;在麵包、蛋糕、餅乾等食品中應用,有疏鬆增泡,增加甜味和柔軟性狀的效果;從甘草中提取的天然抗氧化成份,可用作油脂和含油脂食品的抗氧化劑。此外甘草提取物也被廣泛應用於牙膏、浴液和護膚等保健品中。

參考: 《中國藥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