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傳染病醫院主任醫師  汪明明

黃疸,是指血清膽紅素升高引起的人體皮膚和眼珠發黃。膽紅素是人體的一種代謝廢物,來源於衰老死亡的紅細胞所釋放的血紅蛋白,肝臟是處理這些代謝廢物的重要場所。肝炎是引起黃疸的重要因素,但膽紅素的代謝有很多複雜環節,如肝細胞的酶系統是否完整、膽道系統是否通暢等,所以黃疸不一定都因肝炎而致。

案例1    張大爺患有慢性乙肝,長期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病情一直比較穩定,但最近食欲下降,有時感覺右上腹不適,更重要的是眼珠和皮膚明顯發黃。女兒根據以往的經驗,認為他乙肝復發了,所以給父親加上了利膽藥。但一周過去了,張大爺癥狀並未好轉,眼珠和皮膚反而越來越黃,大便顏色發白,無奈之下女兒帶他去了醫院。經檢查,被診斷為胰頭癌,接受手術治療後康復出院。

專家點評:胰頭癌可阻塞膽總管在十二指腸的開口,導致膽汁排泄不暢,出現黃疸。病人早期不會有明顯不適,但大便會逐漸發白,如陶土色。血清總膽紅素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並有鹼性磷酸酶和轉肽酶升高。胰頭癌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這一人群發生“無痛性黃疸”要高度警惕胰頭癌的可能。阻塞性黃疸禁用利膽藥,病人或家屬不要憑經驗用藥。

案例2    小田是位登山愛好者,但最近每次登山回來,夜間的尿液就發黑如醬油色,休息幾天會好轉。這幾天,小田逐漸出現眼珠和皮膚發黃,並有乏力、頭暈和腰痛等癥狀,檢查發現轉氨酶略升高,膽紅素比正常值高了3倍多,還有中度貧血。社區醫生以“急性肝炎”將小田轉診到上級醫院,最終小田被診斷為“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專家點評: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可能與病毒、化學毒物等因素導致血細胞分化缺陷有關,感冒、勞累可誘發。黃疸是因反復溶血所致,紅細胞溶解後釋放出的血紅蛋白遠遠超出了肝臟的代謝能力,總膽紅素升高,以間接膽紅素為主,鹼性磷酸酶和γ-穀氨醯轉肽酶不會升高,轉氨酶正常或略有升高,病人多同時伴有貧血。隨著時間的推移,本病會自然緩解,避免誘因可減少復發。

案例3

小孔最近一直很苦惱,因為他找工作查體時被發現血清膽紅素升高,有時眼珠會輕度發黃。到醫院就診,卻沒有發現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常見肝病。專家會診後,認為他患有“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專家點評: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是肝細胞中一種代謝膽紅素的酶缺乏所致,表現為總膽紅素輕度升高,其中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轉氨酶不高,病人無自覺癥狀,查體有時發現眼珠輕度發黃,不影響肝臟功能,更不影響壽命。遇到這種情況,病人一定不要自尋煩惱,可多諮詢醫生,學習或工作受阻時可由醫生出面幫助解釋。

案例4 

國慶日假期,小紅跟媽媽去了鄉下姥姥家。回城後3天,小紅出現皮膚發黃現象,特別是手掌、腳掌比較明顯。“這不是黃疸嗎?”媽媽一著急,帶小紅到醫院檢查,發現總膽紅素輕度升高,但轉氨酶正常。醫生追問病史,得知小紅在姥姥家吃了大量柑橘(姥姥家種柑橘),於是進行了進一步檢查,發現血清胡蘿蔔素含量顯著增高,診斷為“高胡蘿蔔素血癥”。

專家點評:高胡蘿蔔素血症又稱“假黃疸”,是由於大量食用胡蘿蔔素含量高的食物所致,如胡蘿蔔、南瓜、柑橘和芒果等。體內胡蘿蔔素過剩,黃色素沉積,就會導致皮膚黃染。血清膽紅素檢查一般採用的是比色法,血液中的大量胡蘿蔔素會干擾膽紅素的檢測結果。高胡蘿蔔素血癥無需治療,停止食用相關食物後會自然緩解。準備檢查肝功能者,一周內最好不要食用含胡蘿蔔素高的食物,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汪明明  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傳染病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全國疑難及重症肝病攻關協作組委員,山東省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成員。擅長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徴等傳染病和併發的診療,及其危重疾病的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