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  王新宇  張文宏(主任醫師)

生活實例

兩個月前,大學生小劉獨自一人背起行囊,去印度西南部旅遊。回國後,小劉感覺乏力,並出現發熱、軀幹部出現散在紅色皮疹,體溫高達39.5℃,去當地醫院就診,檢查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結果基本正常,血塗片沒有找到瘧原蟲,胸部CT也沒有發現明顯異常。接受頭孢菌素抗感染治療後,高熱未退,其後幾天血小板突然下降,並出現肝功能異常,遂轉入我院。經過積極治療,小劉的症狀逐漸好轉,入院5天後血小板恢復正常,病情平穩。2周後,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顯示,小劉的登革熱抗體IgM為陽性,結合其臨床表現,我們診斷她為登革熱。

像小劉這樣的患者,在臨床上並不少見。近年來,隨著出境遊人數的增加,旅行歸來後因發熱等癥狀前來就診的患者越來越多。旅行歸來,可能帶回哪些陌生又危險的疾病呢?

1.瘧疾

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感染性疾病,由雌性按蚊叮咬引起流行區人與人之間傳播。瘧疾主要在熱帶地區流行,每年約有2億人患病,其中60% 發生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

瘧疾通常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如頭痛、寒戰、肌肉疼痛及不規則熱;有時可出現發熱、嘔吐、腹痛、腹瀉,易與腸道感染混淆;累及腦、肺、腎等臟器引起嚴重損害時,需考慮重癥惡性瘧。如果有瘧疾流行區的旅行史,任何一個發熱病人都應考慮瘧疾的可能性。

2.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經蚊蟲傳播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見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旅行歸來的發熱患者,登革熱佔絕大部分。我國各省均有輸入性病例報告,廣東、雲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曾有本地登革熱流行,主要發生在夏秋季。

登革熱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和骨關節劇烈酸痛、皮疹、淋巴結腫大、白細胞減少等。雖然多數患者可以自愈,但嚴重者會出現休克、出血或多臟器功能損傷等,可危及生命。檢測登革熱IgM抗體,可確診登革熱。

3.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自限性急性傳染病,通過蚊蟲叮咬傳播,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流行。目前,非洲、亞洲、歐洲、美洲的60個國家有寨卡病毒傳播的證據,我國也有輸入性病例報導。

與登革熱類似,寨卡病毒病可表現為發熱、皮疹、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疼痛、虛弱、頭痛。但這些癥狀往往較輕,預後也較好。因寨卡病毒感染可導致小頭癥等出生缺陷,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孕婦不要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區域旅行。血液、尿液檢測到病毒核酸,是病原學確診的依據。如果核酸陰性,應進一步進行抗體檢測。

除上述幾種疾病外,蚊蟲還可傳播基孔肯雅熱、黃熱病。其他常見的蟲媒傳染病包括萊姆病(蜱蟲傳播)、恙蟲病(恙蟎傳播)、鼠疫(跳蚤傳播)和昏睡病(采采蠅傳播)等。一項針對回國旅行者所患疾病譜的研究發現,蟲媒傳播疾病超過呼吸道和水源傳播疾病,佔所有報告病例的40%。

專家提醒:去熱帶(全年)、亞熱帶(夏季)旅行,可在出發前到醫院的旅行門診諮詢,接受專業指導,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比如,應住在紗門、紗窗完好的室內;如果房間沒有安裝紗門、紗窗,須在蚊帳內就寢;戶外活動時,應盡量穿長袖衣服和長褲;皮膚表面塗擦避蚊胺等驅蟲劑,可有效預蚊蟲叮咬;衣物和蚊帳可用含撲滅司林的溶液噴霧處理。

專家簡介

張文宏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上海感染病學會副主任委員。重點從事慢性乙肝、慢性丙肝、肝硬化、不明原因肝功能異常等各類感染性疾病和肝病的診治,擅長抗病毒與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