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常發生在小寶寶身上,使得媽咪和爹地猶如驚弓之鳥,也走入不少誤區。查閱一些臨床文獻資料,說一說寶寶濕疹的一些誤區。

英文濕疹一詞(eczema)源於希臘文ekzein,意為“沸騰或起泡”。但是寶寶發生濕疹時,媽咪和爹地不能沸騰或起泡。

濕疹通常初發於嬰兒期,一歲前發病患者約佔全部患者的一半,大部分患者隨著年齡增長,病情會有緩解至消失,少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延續到成年。

誤區一:寶寶皮炎就是濕疹

剛滿月的小寶最近臉上突然泛紅,還長了黃色鱗屑,媽咪擔心是濕疹,趕快帶著他到醫院,想請醫生開一些藥膏。沒想到醫生說,小寶這種情況其實並不需要治療。原來,小寶患了嬰兒脂溢性皮炎,由於症狀輕微,通常可以自愈。

其實很多家長會存在這樣的誤區:寶寶皮膚出現了問題,第一反應便是濕疹。實際上小兒皮炎不只是濕疹。嬰兒脂溢性皮炎和新生兒痤瘡也都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疾病,病因不同,治療方案也是不同的。

誤區二:寶寶皮炎,快快塗用抗過敏藥膏?

目前還不是十分清楚濕疹的病因。有研究認為與遺傳、皮膚屏障功能障礙或者免疫功能失衡有關,外界環境中的過敏原也是促發濕疹的重要因素。嬰兒皮膚沒有發育完善,容易受到物理化學或過敏原刺激後出現一些反應,所以隨著年齡增長很多是可以自愈的。

嬰兒脂溢性皮炎和新生兒痤瘡大多數是可以自愈的,症狀輕微的並不需要藥物治療。但它們卻經常被沒有診斷經驗的家長們認為是濕疹,進行錯誤的治療。

建議第一次用藥前一定要通過專科醫生明確疾病的性質,如果是濕疹,再按照濕疹用藥方案治療。若是將其他輕微的皮炎症狀,誤當做濕疹使用激素藥膏治療,這些做法都屬於不當治療或過度治療。

誤區三,防控濕疹,多吃益生菌?

使用益生菌治療濕疹療效不確定,還有潛在不良反應,而且價格昂貴。現在沒有足夠證據支援,所以不推薦兒童使用益生菌治療濕疹。

誤區四,濕疹頑固,必須先找到過敏原?

如果已經明白過敏原,避免接觸它們,當然有利於濕疹的預防和治療。有研究表明,確認牛奶過敏的濕疹患兒,使用深度水解奶粉和氨基酸奶粉替代普通牛奶治療,近一半患兒病情有很大改善,但是另一半患兒皮疹沒有任何改善。

家長們要正確看待和理解過敏原檢測。相當一部分濕疹找不到過敏原,即使找到,過敏原檢測和過敏性疾病並非完全一致。也就是說,避免接觸它們仍會發生濕疹。

誤區五,必須忌口?

民間有流傳,說有多種食物(如奶、蛋、家禽、海鮮、鹹菜、筍等),吃了會加重濕疹。但醫學研究表明,迄今為止並無可靠證據證實特定食物與濕疹有確切關聯。忌口有其合理性,因為確實有很少一部份患者吃了某種特定食物可誘發濕疹,但更多的則是誤傳。

誤區六,得了濕疹就不能打疫苗了?

關於濕疹小兒打不打疫苗,有支持和反對兩方,還沒有定論。

支持方(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下述情況不應作為疫苗接種的禁忌:皮膚病、濕疹或局部皮膚感染。

反對方:很多常用疫苗禁忌症中有濕疹或過敏性史者的提示。

所以家長們需要客觀、理性看待疫苗接種。注射前先將孩子的狀況詳細告知有關醫生,由醫生結合患兒病情嚴重程度、每種疫苗的注射要求和禁忌症,進行風險評估後決定是否可以安全注射疫苗。 若不可以注射,應積極治療疾病,待病情緩解穩定後,重新安排注射時間進行補種;若可以注射,患兒家長們應向醫生瞭解注射後可能出現的風險,密切觀察,以便及時得到正確的診治。(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