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急診科教授  陸一鳴

急診室的故事

一個炎熱的下午,幾名身穿灰色工作服的建築工人滿頭大汗地抬著一個神志不清的年輕人快步走進急診室,大聲呼救:“醫生,快救救他!快!”見此情景,當班的急診醫生連忙跑上前去,迅速檢查了患者的生命體征,發現其神志不清、皮膚發燙、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快、血壓低。據其同事反映,該名患者在炎炎烈日下連續工作了6個小時,暈倒在地,怎麼也叫不醒。於是,急診醫生迅速作出初步診斷:重度中暑。同時,立即給予吸氧、心電監護、行液體復蘇、降溫……

醫生點評

高溫酷暑天氣容易導致各種健康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中暑。不少人認為,中暑不是什麼大病。殊不知,嚴重中暑會導致高熱、無汗、口乾、血壓升高或降低、昏迷、呼吸衰竭,進而危及生命。

人的體溫維持在37℃左右為正常。當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等因素造成環境氣溫過高,人體因大量失水、失鹽且積聚大量餘熱而出現機體代謝紊亂,即中暑。老人、兒童,體弱多病者,過度疲勞、睡眠不足者,從事高溫作業者,以及患有心、肝、腎疾病者,較容易發生中暑。

識別中暑“信號”

1.先兆中暑: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噁心、體溫升高、全身無力。

2.輕度中暑:除上述症狀外,體溫高達38℃以上,面色潮紅,胸悶不適。部份患者可面色蒼白、噁心、嘔吐、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等早期呼吸循環衰竭症狀。

3.重度中暑:出現昏迷、痙攣、皮膚乾燥無汗、體溫高達40℃以上等症狀。

應對中暑五原則

一但發現有人中暑,可按以下方法處理:

1. 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

2. 保持呼吸道通暢,使患者平臥,鬆開或脫去衣服。若衣服已被汗水濕透,可更換乾衣服,同時開啟電扇或空調(避免直接吹風),盡快散熱。

3.用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若有條件,可用溫水擦拭全身,同時進行皮膚、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

4.若患者有意識,可進食少許綠豆湯、淡鹽水或不含咖啡因的清涼飲料,也可以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氣水等解暑。

5. 若患者意識不清,應立即送醫院診治,途中注意散熱,並保持呼吸道通暢。

預防中暑五建議

為了避免中暑,大家在高溫天氣應做到:

1. 室內要通風,盡可能把室溫降至26℃~28℃,室內外溫差控制在8℃以內;

2. 白天外出時,最好戴上涼帽或打傘,穿淺色衣服,避免過度疲勞,走一段路可適當休息會兒,並注意補充水分;

3. 露天工作應盡量安排在早晨和傍晚,延長中午休息時間;

4. 外出時,可隨身攜帶降暑藥(如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以備不時之需;

5. 年老體弱者尤需預防中暑,積極治療各種原發病,增加抵抗力,避免各種中暑誘因,如過度疲勞等。

防暑誤區,需警惕

1. 多塗防曬霜可以預防中暑?

許多人認為,多塗防曬霜能防曬,也能預防中暑。殊不知,防曬霜若塗抹得過後,會阻隔皮膚與空氣的接觸,不利於汗液的順利排出和體內熱量的散發,更容易導致中暑。

2. 室內不會中暑?

不少人認為,室內沒有陽光直射,不容易中暑。實際上,儘管室內沒有陽光直射,但若溫度、濕度較高,也會妨礙人體正常散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體溫會迅速上升,進而發生中暑。

3. 只有高溫才會導致中暑?

引發中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氣溫不高但悶熱潮濕便是其中之一。在這種天氣下,即使人體大量出汗,熱量也很難散發出去,很容易引發中暑。國外的一項臨床研究資料表明,在15起中小學生中暑死亡案例中,約40%是在氣溫不到30℃時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在看似“涼爽”的潮濕氣候中,放鬆了防暑的警惕性。

專家介紹 陸一鳴  主任醫師,教授,急診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急診部(科)主任和創傷中心主任、臨床醫學院急救醫學教研室主任、美國心臟學會瑞金心肺復蘇培訓中心主任,中法生命科學和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聯合道路交通安全科學研究中心副理事長,上海市醫師協會急診科醫師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