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  趙肖慶 鄭捷(教授)

讀者諮詢

我是一位老年人,去年得了皮膚濕疹,逐漸由小腿蔓延至全身,奇癢無比。在一家醫院皮膚科治療後,效果甚微。如今,我白天症狀較輕,晚上發作嚴重,難以入眠,十分痛苦。有無治療良方?

合理診療,第一步在於確診

老年人濕疹很常見,雖然一般情況下並不造成危險,但瘙癢和皮疹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給患者帶來的困擾可能並不亞於冠心病、“老慢支”等疾病。

合理治療濕疹的第一步在於準確診斷。並非所有發生於老年人身上的瘙癢都是濕疹導致,其他有些疾病的表現類似於濕疹,但治療卻大不相同。比如:疥瘡是傳染性皮膚病,由於也有瘙癢症狀,常被誤診為濕疹。當然,一但確診為疥瘡,一兩週即可治癒。全身瘙癢也可能是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在皮膚的表現;少數情況下,濕疹樣的皮疹可能是類天皰瘡、蕈樣真菌病等更嚴重疾病的表現。總之,頑固性濕疹樣皮疹的診斷往往並非一目了然,需要皮膚科專科醫生仔細鑒別,方能明確診斷。

發病機制:兩大共識不可不知

儘管目前對濕疹的發病機制仍有很多未明之處,但在以下兩方面已達成共識。

一是濕疹患者皮膚屏障功能受到破壞。正常皮膚存在一層保護層,能使身體免受外界各種刺激的影響。隨著年齡增長,這層屏障的功能降低,加上有些老年人患上濕疹後覺得要認真清潔皮膚,喜歡用熱水燙、肥皂洗,反而進一步加重了皮膚屏障功能的破壞,造成疾病惡化、反復發作。

二是患者皮膚免疫系統失衡。正常的免疫系統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是均衡適當的,有很精密的調控系統;但在濕疹患者身上,這個系統“失控”了,所以會產生過度的炎症反應。幾乎所有的濕疹症狀都是過度炎症反應的結果,如瘙癢、滲出、皮膚增厚、皸裂、脫屑等。

防治濕疹,要針對兩大機制

在濕疹治療和預防上,必須針對兩大發病機制,進行皮膚屏障的修復和異常免疫反應的控制。前者側重於預防,後者側重於治療。

皮膚屏障的修復包括兩方面。一是避免破壞皮膚屏障的習慣,比如過度熱水洗滌、過度使用洗滌劑、搔抓等。二是堅持外用潤膚乳。

異常免疫反應控制方面,外用糖皮質激素是最經典的方案。其具有全面的抗炎作用,價格低廉,儘管長期使用有皮膚萎縮、毛囊炎等副作用,但只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發生副作用的風險是可控的。對於面部、皺褶等皮膚薄嫩部位,外用糖皮質激素容易導致皮膚萎縮,改為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是更合理的選擇。外用藥控制不佳的嚴重濕疹患者,可以選擇光療。需要注意的是,激素(包括口服和靜脈使用)能快速控制濕疹進展,但長期應用可能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且停藥後容易反彈,要避免過度使用。

隨著對濕疹發病機制認識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生物製劑應用於濕疹治療,它們具有作用位點精確的優點,但目前臨床使用時間尚短,且價格昂貴,還不能作為首選治療藥物。

專家介紹

鄭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臨床免疫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皮膚病學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風濕病學會顧問。擅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如紅斑狼瘡、皮肌炎與多肌炎、硬皮病等結締組織病和白塞氏病等各種類型的血管炎以及銀屑病性關節炎等風濕性皮膚病和皮膚淋巴瘤等腫瘤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