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主任醫師  孫立梅

關於手足口病的3個事實

* 手足口病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0~5歲兒童是發病的高危人群,其中0~3歲散居兒童更容易得病,其次是幼托兒童;在部分低齡學童及個別成人也有發病。

*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接觸患兒口腔分泌物、皰疹液,或接觸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飲具等物品,或通過呼吸道飛沫也可傳染。

* 絕大部分手足口病兒童患病症狀都較輕,一般7~10天可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少數患兒得病後會發展成為手足口病重癥,如救治不及時可導致死亡。

家庭任務之1:及時正確洗手

預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辦法是兒童和家人都能正確洗手,因為手部清潔可阻斷腸道病毒經口侵入機體。洗手的時機歸納為3“前”6“後”。

3“前”:①飯前。②手接觸眼睛、耳朵、鼻子前。③家長及看護人在餵食、抱嬰幼兒或接觸其用品前。

6“後”:①便後。②手接觸眼睛、耳朵、鼻子後。③接觸過鼻涕、痰液、口水等分泌物後。④觸摸過公共物品,例如乘坐公車、電梯扶梯手或按鈕等後。⑤外出玩耍、接觸寵物、返家後。⑥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

洗手注意事項:洗手時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最好用流動水沖洗。手心、手指縫、手指尖和大拇指是要重點清洗的部位。洗手後最好用紙巾擦乾手,也可用專用毛巾抹乾手,不要用共用毛巾,還要定期清洗毛巾。

家庭任務之2:養成良好習慣

我們調查發現,部分患兒家長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導致孩子感染疾病。比如,不清洗孩子玩具,由於嬰幼兒多有咬玩手指或玩具等習慣。總之,家長要有好的衛生習慣——

* 嬰幼兒的奶瓶、水杯、碗、勺等食用具要專用,不要與其他孩子混用。

* 每次使用奶瓶、水杯、碗、勺等前最好消毒,開水煮沸是最經濟、最方便的消毒方法。

* 孩子的玩具、床單、涼席等用品最好經常清洗,並置於陽光下晾曬。

* 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

* 切忌不要嚼碎食物喂孩子。

* 疾病流行期間,盡量少讓孩子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玩耍。

* 如果發現周邊孩子身體不適,要避免與其接觸,以免感染患病。

家庭任務之3:勤觀察早就醫

大多數患兒感染手足病時,往往在手掌心、腳掌心、膝蓋、臀部及肛門周圍出現皮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在舌、牙齦和口腔頰黏膜處可見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表現為食欲減退或不願進食、口腔不適(孩子可能喊痛或不時有用手指探口動作),部分患兒會有低熱。

如果發現嬰幼兒有上述異常,應及早到正規醫院就診。千萬不要到藥店、個體診所看病,以免延誤病情。如果孩子周圍有類似手足口病病例或孩子所上的幼稚園有手足口病病例,也要向醫生說明,以幫助醫生診斷。

大部分孩子患病後以門診治療為主,無需住院。如孩子上幼稚園,最好在家休息,待孩子康復後再返校。患兒在家治療期間,要盡量避免與周圍兒童接觸,防止將病傳染給其他孩子。

家庭任務之4:留心重癥跡象

調查發現,手足口病重癥病例好發於3歲以下兒童,特別是居住在農村或城鄉結合部的孩子。手足口病重癥病例早期臨床主要表現為持續發燒不退、嘔吐、精神差、易驚嚇、肢體抖動、呼吸快、出冷汗、四肢發涼等癥狀。孩子家長務必要細心,多觀察患兒身體狀況變化,如出現上述癥狀時,要立即送孩子到當地手足口病重癥病例定點救治醫院(具體哪家醫院可諮詢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衛生機構)看病,將孩子的患病癥狀及其變化詳細告訴醫生,以得到有效、及時的治療。